第11章 锋芒初露(一)(第2/3页)

倒是听了许久侠客捉鬼故事的平姐儿颇为不舍,拉着两个小叔叔的袖子哭鼻子,“不走!”

秦山捏捏她的小脸儿,“马上就回,后日你还得跟我们回去过年呢!”

说了一回,这才上路。

平时人流如织的商店街意外安静,往日迎来送往的包子铺、羊汤店也是大门紧闭,连掌柜的到伙计早早家去过年,只两排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在风中摇摆,间或有风卷起地上的鞭炮碎屑和雪沫,红白分明。

待过了商店街,却又瞧见不少人陆续从各个客栈、街巷中钻出,汇入主路,一起往县城方向走去。

秦山没去过县城,今天便是秦海赶路,他跟秦放鹤两人都不甘寂寞,从帘子里钻出脑袋来看。

“喝,这么些人,都是去县城耍的么?”

秦海也才二十来岁,多少也有些爱玩,笑道:“可不是么,今儿城门彻夜不关,大家伙儿都撒欢儿了。“

大禄朝没有宵禁,但入夜后城门关闭,不得随意外出,一年之中只有几个大节日例外。

去县城比从白云村到镇上还远,途中经过若干村镇,也都有或赶车或徒步往县城走的,无数车马渐渐汇成望不到头的长龙,烟尘弥漫、车轮嶙嶙,煞是热闹。

秦海扭头对两个小的道:“瞧瞧,这么些人,晚间回来也不怕了。”

城里花费多,大家多半是要连夜回家的,郊外荒凉,有这么多人一起,便是劫匪也不敢轻举妄动。

一路说说笑笑,倒也不闷。

等能看见章县城门时,未时都过了,又慢悠悠排队入城。

三人在路上轮换着吃了淑云嫂子准备的猪油渣萝卜大包子,满口生香,一点儿也不饿,倒比那些空腹来的从容些。

今夜晚宴在城中迎客楼举办,两边酒馆茶楼都被官府包下,周县令等官员乡绅和年初名列前茅的几名秀才、县学的教授们都在主楼,余者商人代表等在副楼。

终究是官商有别,阶级差距之大,更甚天地之远。

另有本地或外地的有钱人,也是提前两个月就在周遭订下位置,都等着一睹父母官的风采。

像秦海这些外地又没钱的,只能随到随看,什么地方有空就钻进去。

距离宴会开始大约还有一个半时辰,早有手持长矛的官兵把守街道,严查可疑人员。

今夜县里有头有脸的大人物都会到场,万一出点什么岔子,丢人事小,赔命事大。

各处都挤得要命,秦海先找地方存了车,左右开弓护住两个弟弟,“都跟着我,千万别走散了。”

想了想,到底不放心,又从路边买了一截绳子穿在自己裤腰带里,另两头分别系在两个小的手腕上。

路边早就没位置了,若非官府怕弓箭手居高偷袭,房顶上都要爬上去人。

说老实话,秦放鹤有点后悔来了。

没想到人竟然这么多!

他实在低估了古代底层百姓的文化娱乐匮乏度。

秦海四下看了一回,瞄准一棵枯树,当即分开众人,用力将秦放鹤和秦山托了上去,他自己在下头守着。

做完这一切后,秦海才敢松口气。

行了,孩子们上了树,就不怕被抢走了。

天色渐渐暗下来,秦放鹤和秦山在树上蹲得腿脚发麻也不敢下来,生怕被周围虎视眈眈的人群抢了风水宝地。

又过了约莫两刻钟,忽听得一阵锣响,又有官差高喊什么“县太爷到,闲人回避”等语,秦放鹤等人忙伸长了脖子看去,果见前头两列红底黑字描金虎头牌开路,上书“回避”“肃静”等字,中间夹着一溜儿轿子到了。

打头下来的是个穿着青色补子的中年文士,身量高瘦,大约就是县令周大人了。

他似乎是个颇和气的人,下轿后并未急着上楼,反而先回身同百姓们拱了拱手。

人群中顿时炸开巨大的欢呼声,这阵骚动如海浪般向外席卷,连带着远处的秦放鹤等人都被感染。

有人都激动得哭了。

秦放鹤心道,看来这位周大人的官声还不错。

这种场合,自然不能排除有托儿的可能,但这么多老百姓的反应做不得假,倘或他真是那般酷吏贪官,想必就没这么多人跑过来看了。

官员们的到来宣告了宴会的正式开始,先放了几挂大红鞭,拿出美酒来敬天敬地。周县令和另外两个官儿又说了几句什么,离得太远,秦放鹤一句没听清,只瞧着近处的人群又开始狂热。

早已就位的舞龙舞狮队在敲锣打鼓声中舞蹈起来,周围另有其他耍把式的,秦放鹤看得津津有味。

现代社会娱乐虽多,但却没了烟火气和人情味儿,大家不过临时胡乱凑在一处,掏出手机拍一拍就散了。

但这里不一样。

所有人脸上都挂着笑,哪怕看不见,也听得入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