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番外一

讲台上。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要讲的是,李朝时期的农业发展。”老师停顿了下,接着说道:“在讲这些之前,我还要先讲述到一个历史人物,也就是《韩后传》里面主人公韩皇后的兄长——韩彻。”

这话一出,讲台下面坐着的同学们一个个的都来了精神。

近来《韩后传》可是属于秋季档的热播剧了。

剧情讲述的是,永兴年间,韩家因韩彻站位太子失败,全家被他牵连,被流放发配至历来有名的毒瘴之地——安南。

后因韩彻在地方政绩卓出,颇受百姓爱戴好评,得以被赦免回京,而韩三娘也因此被赐婚给当时的嫡次子李泽。

当时,还是太子的肃帝李彦与李泽因有心臣子离间,兄弟感情开始出现问题。

韩三娘多次劝导李泽,晓之以情,让两兄弟情感恢复,甚至是越发亲厚。这便也为后来李泽能被肃帝直接跳开子嗣,传位给亲弟,铺垫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这件事,在后来历史上也一直受到世人的惊奇称叹。

母仪天下后的韩三娘,还在丈夫李泽病重后,执掌朝政多年,在兄长韩彻的辅佐下,为李朝开创了一个史书上非常有名的盛世。

也因此,有一些历史学家还表示,韩家兄妹是原本应该已经走向衰败,即将迎来灭亡的李朝,出现的救世之星。

当然,为了迎合大部分的观众,在这部电视剧里面,增添了一定比重的爱情线。

这其中主要的CP线当然就是韩三娘和李泽,然后编剧还增加了一对副CP线,韩彻和陈大娘。

而且比起韩三娘和李泽的这对主CP来说,副CP线显然还要来得更为曲折感人。

要知晓根据在历史书上所记载的那些,韩彻和陈大娘明明相识甚早,二人最终成功走在一起,却是整整耗费了近二十年!

并且,韩彻在这之前一直未娶。

这对于非常看重子嗣传承的古人来说,韩彻又作为韩家当时唯一能传承的男性,显然没有一定的必要缘由,是不可能这么久都不成婚的。

同时还有陈大娘宁可去东宫做女官,也不愿意嫁人的举措。

因此,在编剧的一番笔力和演员的演绎下,使得近来观众对这对副CP可谓是嗑生嗑死,很是上头。

想一对有情人,只因为韩彻与陈家政治立场不同,而历经磨练,千辛万苦方才能走到一起,修成正果,正是应对了爱情里面的,非你不可的唯一。

不过这会老师是不会去讲什么电视剧里所写的那些爱情线的,她只会依据历史来对大家讲述。

“想来同学们都知晓,韩彻是李朝时期有名的宰相,经济改革家,理财家,甚至是文书家……经由他所推行的“国民兼富”的经济理念,还有经济举措等,一直到现在,都还具有借鉴意义。”

“然而比起他前面的那些成就,韩彻在农业上的功劳也不小。”

“这里,我要跟大家讲的便是受韩彻影响,李朝时期的农业高速发展的一个阶段。”

“农田的开垦和南北农作物分布的变化。”

韩彻又开始忙碌了起来。

或者应该说,韩彻自从被调回京城后,就没清闲过。

韩彻的官职确实是升职得非常快,掌握的权力也越来越大。可相对应的,他所承担的事务也是越来越繁重。

尤其是韩彻一直都掌握着全国的财政,这些年来国家的军队和行政等开支可以说是几乎全靠他支撑。

像这一次,也是如此。

只不同的是,过往都是韩彻只抓财政收入这块。至于划拨款项,以及款项的具体实施等事情,韩彻历来鲜少会参与进去。

一方面,作为已经掌握着全国府州信息系统的权臣,韩彻确实是不方便事事都要参与进去的。

韩彻要真这么做了,皇帝那边只怕便不会再这么放心他了。

再一方面,专业的事情本就该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而韩彻这次要负责的事务,就也归属于是他穿越前的职业专业部分——解决江南等如松州等地区,近些年来因为人口增长过快,使得原本就因人口稠密可耕种土地不足以应对课税的地区,百姓可分得土地越发稀少的问题。

这部分又归属于民生问题,尽管朝廷是非常的重视,但做得好了,也不过是得皇帝嘉赏,松州等地区百姓称赞。

韩彻倒也不用担心,会为他再招来忌惮和麻烦。

因此,韩彻这边一将计划文书呈递上去,皇帝根本没多加思考,就将这件事交给了韩彻全权去负责。

自朝廷实施规定棉花为农税征收对象,棉花大面积的种植,成为了主要的经济作物后,天下务蚕者,日渐以少(1)。更使得纺织业本就最为发达的江南区域的棉织业,得到了空前规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