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自证

虽说韩彻一早就对此做好了心理准备,要知晓在他穿越前所知晓的历朝历代里面,细数那些改革者,就没几个能得善终的。

然而真当流言起来时,作为此次事件主人公的韩彻,内心还是感到了沉重和悲叹。

还有因所处的时代而起的一份难以言说的无力感。

“定是有人在背后操纵这事……目的就是为了抢夺二兄的使职!”三娘第一时间便跑回韩家来寻了韩彻,心中还对幕后者有了合理的怀疑范围。

在三娘看来,幕后者以茶引为由来进行流言传播,便已经足以暴露出一部分目的了。

哪怕如三娘这种,几乎从未曾真正接触过军国大事的女郎,也很清楚,韩彻手中握着的茶引和盐引意味着什么。

那一张张的茶引或盐引,就等同于财富!

偏自家二兄管制严厉,更是做了明令,凡临监官或五品及以上官员之亲属,严厉禁止参选的制度,使得盐、茶两项所带来的重利根本无法让这些权贵们再如过去那般从中谋取分毫。

所以只有将韩彻从使职上拉下去,才能把盐引和茶引的发放权掌握到他们自己人的手里。

除此之外,三娘还怀疑对方有寻仇的目的。

韩彻听完三娘的这一番分析,先是肯定了她的猜测,但却也说道:“此事我都知晓,你切勿来插手。”

对方既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把流言扩散到这种程度,定然会将各方面都做了极为周全的安排。

那么跟韩彻为姻亲关系的魏林和肃王李泽,哪怕这么多年来,大家为了避嫌,政事上彼此从不掺和进来。可一旦韩彻真要出事,谁也不可能只会干看着的。

但这样一来,只怕也就掉进了对方早就准备好的陷阱里。到那时候,大家非但帮不了韩彻,还可能会被这事牵连进去。

于是,韩彻除了交待三娘,家里上上下下也全都做了一番叮嘱,让他们尽可能的不要对这事有所动作。

“只怕那些人还会有后招。”三娘其实也知晓这些,可关心则乱,心里自然便会担忧万分。

“放心,他们想挖陷阱,二兄这边也正等着他们的后招呢!”韩彻还笑道。

此刻。

“臣也恳请陛下彻查此事,以振朝纲!”

“臣附议。”

“臣也附议。”

在第一个言官站出来弹劾后,越来越多的朝臣也站了出来。

这期间,倒也并非没有其他朝臣站出来替韩彻说话:“这纯属子虚乌有的流言蜚语,无稽之谈!”还言道若只是单凭坊间一些流言,便对朝中重臣做如此处理,实乃大不妥。

奈何这一次对方明显是做足了准备而来的。

从当初韩彻的上台,抢夺走了盐政大权后,其实就已经跟不少世家大族结下了不可化解的仇。

但这一次,还不仅仅是为着韩彻斩断了他们原有的财路,也因着韩彻这几年来在财政上的改革实施得太过成功。再加上被韩彻所制定出来的一系列制度,以及他对辖内事务的掌控能力,使得不少人一直处于只能干看着财政收入在不停地的迅猛增长,却怎么也无法从中获利。

就好比说有那么一座能自己不停增长的金山银山就摆在面前,但前面却有一块拦路石,让你只能看得到,却摸不到。

为着能一举成功,这些人甚至连皇帝对韩彻的信重程度都考虑了进去。

官商勾结?贪污受贿?

先不说这些年来,那些使职虽然是被韩彻掌控着,但不论哪项重要的政务,在实施起来的进展和各方面的情报信息,皇帝都能在第一时间从韩彻那里得到整理好的详细文书汇报。

所以在皇帝这里,他才会对掌握如此多重要使职的韩彻这般放心。

再说回此次的流言事件,对于皇帝来说,韩彻的重要性肯定是远远大过这些的。所以皇帝需要韩彻的程度,使得他很可能根本就不会因为韩彻真贪污行贿了,便能够舍弃这么一个,会给他挣钱理财的臣子。

因此韩彻有没有做这些事,在皇帝这里就不是最重要的了。

重要的是,皇帝更想要保住韩彻。

这一点,也是他们要防止的。

这时候,工部那位王尚书也站了出来,高声说道:“臣也十分信任韩大人为人!”

可眼下站在这朝堂上的所有人都清楚,当初韩彻就是从这位王尚书手中,将盐铁转运使职务给抢去的。

甚至在最开始实施的时候,韩彻可还曾在大街上被人公然行凶过。虽然最后查出来,并非是王尚书所为,可此刻王尚书说他信任韩彻?

谁敢信?

果然,王尚书就又继续高声言道:“然正因如此,臣才觉得更该彻查此事,方才能还韩大人一清白。”

“王尚书此言甚是有理!”

“韩大人既是清白,又何惧彻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