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和谈

韩彻也是直到从魏林这次的事情上,才算是真正深刻感受到古代和现代的律法、世情所存在着的巨大差异。

在现代,家里人犯罪,包庇窝藏都是要背负一定的刑事责任的。但是在这里,只要不是谋反的罪过,直系亲属之间包庇藏匿是被明确写到律法里所允许的。

反倒是主动告发,不仅会被治罪,还会遭到外人的唾弃。

魏林其实已经很是聪明,若不然他根本无法在这样的律法和世情下,还能保住家里一部分的财产。但到底还是受时代所限,年纪也还太年轻,有些地方的吃亏是无法避免的。

这一次若不是魏家这些旁支贪欲熏心,行事也太过。便是韩彻,一味的只采取正当手段,也未必能把他们如何。

也是因着韩彻如今的权力够大,大理寺那边才会一接到他的报案,立即就派遣出人跟随过来,并且全程还都是听韩彻的吩咐来办事。

如今魏家旁支不少人获罪,被占去的钱财和家产也还回来了不少,想来他们也不会再有胆子敢再登门欺负魏林和四娘了。

四娘和魏林这边的麻烦自此也算是解决完毕,年刚过完的韩彻又继续陷入繁忙的公务当中去了。

这几个月的时间里,但凡是跟外藩做茶叶生意的商行,都吃到了不小的甜头。就连原本不做茶叶生意的王七郎等一些商行,再见着茶叶行当如此火爆后,也试着做了起来。

各大产茶地区的茶叶,大批量被这些商行运输到柏州和平州等西北边境州郡。这些商行也为着能抢夺到更多的货源,更是刚开春便奔赴各产茶地区的茶场。

待到清明即将到来,也正式进入到了新一年的采茶阶段,各大商行更是开始大批量的招工,雇人采摘和制造茶叶。

茶叶在跟那些外藩交易所带来的利润着实是可观,这些商行开出来的工钱也就都算是较为不错的,引得附近不少的百姓都争抢着过去做工。

在时下普通百姓的眼中,累算什么,似这般能在家附近做工赚取到银钱的机会可不多。也就在大家如火如荼的参与到茶叶相关事务的忙碌中时,这时候有那消息灵通的商行,听说朝廷或将会对茶叶行当推行一系列的新政令。

更有甚者,朝廷或将对茶叶开始实施榷茶制度,也就是跟盐业一样,由朝廷管控的茶叶专卖制。

乍一听这事,不少茶商难免为此感到忧心。

因为这事一旦真的发生了,不论是哪个商行,除了顺从,都别无第二条路可走。

当然,也有一些商行对此表示不必太过担忧。

比如那王七郎还在与族人议事时,对大家便言道:“朝廷现下连盐业都能从官运官销改革成商运商销,我观此次茶叶即便朝廷真要推行一些新政令,也不至于不让咱们做这茶叶的买卖。”

再者,年前王家商行还曾被官府邀约,帮忙在大草原以免费赠送的方式,跟那些胡人推广茶叶,便也可窥几分朝廷在此事上的态度。

事实上,消息能传到这些商行的耳中,基本就是朝廷对相关制度已经进入到基本完善,并且开始实施起来的阶段。

前段时间,韩彻便正式在朝一次朝会上提议茶马互市。

当时在朝堂上,就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韩彻为这事也是筹谋了一段时间,在朝堂上进行提议时,他还拿出了甚为详细的各项数据。让朝臣们深刻感受到了一把茶叶在与外藩进行贸易时的巨大利润空间,以及大概能给朝廷的课税带来多大的财政收入。

韩彻又言道,开创茶马互市后,不仅可以大大节省军费上的开支,朝廷还能自此满足对战马的强大需求。

最后,韩彻还又着重表示,夷人以畜牧业为生,常食肉饮酪,故无茶便会身体出问题。所以只要朝廷把茶叶掌控好,便能掌控紧邻西南和西北两处边境的那些外藩。

他这话一出,不少朝臣面色都变了。

能站到这朝堂上来的,基本的政治觉悟是肯定会有的。所以他们也能快速的意识到,茶马互市还将会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治边政策。

这时候,谁也没法提出反对意见。

不仅如此,一些朝臣还很快意识到了,韩彻这次对茶马互市的提议,也一如之前的盐政改革一样,皇帝也是早就知晓,并且还秉持着赞成的态度。

但这还不是最可怕的。

最可怕的是,哪怕他们早就知晓皇帝对韩彻的看重和宠幸,但像眼下这般,君臣先事事互通,着实是让人感到心惊。

私下里,更是有人震惊道:“陛下为何能如此信重他?”

“那韩彻实在是善经济。”说这话的人,满满的叹息。

说起来,这茶叶在京城流行了那么许久,尤其是他们这些上层阶级,更是对饮茶有不少风雅的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