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改革

齐五郎所担忧的事情,韩彻心里也都十分的明白。

之前带着工作组在各地巡查时,韩彻就已经发现,几乎所有地方的常平仓,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弄虚作假的问题。

作假手段浅薄的,韩彻光是通过实地考察,和向当地百姓打探,再结合账册上所登记的购入和售出两方面的粮价就能看出来。然而更多的是手段高超的,他们并未在粮食价钱方面作假,而是在购入和售出的数字上去动手脚。

只要账册上所登记的数字最终算下来是对等的,那么过去每年到底购入了多少粮食,又售出了多少粮食,朝廷想要探查清楚,那就真的很难了。

对于这部分的探查,韩彻是通过实地的考察,还有从各州府所登记的总户数和粮食耕地亩数,人均亩产量和当年向朝廷缴纳的赋税,以及民间查询得到的一系列数据,再逐一核算后,先得到一个当年官府需要收入或抛出的粮食大概估算值。

最后韩彻再与账册上所登记的数据做对比,就可以看出来各地方在常平仓这块大概是跟朝廷虚报了多少。

当初刚了解这里边的情况时,韩彻也确实感到过震惊又气愤。

朝廷划拨银钱给各地方政府,让地方政府在粮食产量丰收的年份,提高一部分价钱收入粮食,以免谷贱伤农。

收取到常平仓里的这部分粮食,官府既可以就近调拨去缺粮的地方,起到赈灾的作用。也能在歉收年份时,以相对低于当时的市价去放粮,以免谷贵伤民。

所以常平仓的设置,本该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却因为朝廷没办法监管到位,变成了地方官员谋得私利的来源之一。

更让韩彻感到心痛震惊的是,账册上所登记的粮食现有数字,都极可能是虚构的。实际一些地方的常平仓里,并没有那么多的粮食。

这若是突然遭逢灾害或意外,朝廷从本以为该有粮食的常平仓里去调拨,结果就是根本就拿不出来,最终遭殃的就是那些等着救灾的地区和百姓。

因此,在巡查期间,韩彻越是对各地常平仓存在的问题了解的越多,他就越是不能再任由这些情况继续发展下去。

然而韩彻现在也没办法直接向朝廷检举这事,实在是这里面牵扯的人数太过庞大,一旦开始清理,那是全国上下所有的郡县里面,都会有一大批地方官员被牵扯出来。

穿越过来的这十几年的官场生涯,也让韩彻看懂了如今的朝堂局面和风气。

也莫说是普通官员,就是最高的掌权人,首先看中的都是政/治立场。至于所谓的政/治见解,政/治举措以及才华和能力,都只得退居其次。

就好比这两次的党派大争斗。

如前太子一党和昌王一党的那些拥护者和亲信们,难道就没有一个是非常有才华有能力的吗?可不管是当初的老皇帝也好,还是颖王也好,只要是跟他们站立在政/治立场对面的,就是他们的死对头。

结果更是无出意外的,都被老皇帝和颖王发配流放了。

可想而知,只怕韩彻这边才刚向朝廷揭露这事,在朝堂上还属于“孤家寡人”的他,极可能会先被朋党势大的对方给清理掉。

官职保不保得住倒还是小事,最怕的是家里人又要被自己牵连,就连韩彻原本想要解决的常平仓上面的问题,却仍旧还不能得到解决。

待到大娘和齐五郎一家回去后,韩彻忍不住就长叹了一口气。

“二兄,你可是在为常平仓的事烦心?”从身边走过的三娘,突然停下来问道。

“没有。这事二兄早有应对之策了。”韩彻连忙道。

他这还真不是在宽慰家里人,之前被太子召唤时,韩彻就已经详细阐述了常平仓的解决之法。

说起来,主要做到三个方面就行。

其一,维护好朝廷利益,确保朝廷能监控到位。

其二,让常平仓能发挥它该有的作用。

其三,让地方官员不产生排斥心理,甚至是心甘情愿的接受常平仓的改革。

而粮食说到底,其实也不过就是一款农产品。韩彻别的或许不行,但事关农产品推广方面的工作,他却是在行的。

“二兄,勿要为此做过多烦忧。既是正义利民之事,你尽管放开手去做。”三娘依然觉得韩彻就是在为常平仓的事忧心,就还说道:“邪不敌正,理固然也。”

说这话时,三娘的眼神坚定,表情也很是肃然。

韩彻早在安南时也发现了,在品性这方面,他家三娘一直都有着一种常人难有的硬气。

“你说的非常对。”韩彻听闻,也笑着说道:“不过凡事也可以讲究技巧的。需知晓过刚则易折,不如先确定自己想要的结果是什么,再寻求一个最佳的解决之法。若只是一味的强硬对上,自己撞得个头破血流还是小事,最要紧的是事情的结果仍旧未能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