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反抗

韩彻的不站位,让户部司这段时间的行政运行也多有凝滞。

显然在这种关键时刻,没能明确表态站立到昌王一党阵营里来的,杨升等人都会加以提防和警惕。

事实上,若非韩彻身上还肩负着老皇帝病前下发的任命,和今年棉花推广才获得的巨大成功的档口上,或许他也跟那位盐铁转运正使一样,被闲置起来了。

不过凝滞便凝滞吧,好歹北直隶最为适宜栽种棉花的地区,还有纺织业最为发达的江南区域的棉花推广第一步已经成功完成。致使棉花全面取代葛麻,成为各地百姓主要栽种的纺织原料作物,也不过就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了。

在这样的形式下,韩彻心态其实一直还算保持的挺不错的。

腊月十六这日,韩家还办了一件喜事。是替韩老三办的,娶的是京郊附近一个叫钱家村里的一位农家女。

这位农家女今年已满二十,手脚勤快,模样也端正。

寻常农家很少会将闺女养到这么大还未出嫁,钱家闺女就是因为家里父母身体不好,顾虑下面三个弟妹无人照应,才因此被拖累的。

不过这也是以前的事了,钱家下面的三个弟妹已经陆续长大,家里负担大大减少。今年京郊附近的百姓还在朝廷的规定下,每户也栽种了五亩棉花,从而赚取了一笔还算不错的银钱。

因着韩彻和三娘四娘的婚事不得不暂时停歇,柳氏就把心思放到了韩老三身上。

韩老三小时候虽一开始是被韩家买成家仆,但这么多年相处下来,韩家上下早把他当半个自家人看待。

韩彻又是官身,早些年就给韩老三放免,让他成为了良人,还落户在了韩家祖籍所在的地方。

成为良人并成功落户后的韩老三,名下也是有田地和房子的。只是韩老三一直跟在韩彻身边做事,他名下的田地一直是租佃出去给人栽种。

京郊这一片的人口历来就密集,好点的田地都是很好租佃出去的。韩老三在扣除完要缴纳给朝廷的赋税,田租总还能剩余一些。再加上韩老三在跟随韩彻身边做事时,工钱还几乎全都能存储下来的。

普通百姓赚钱本就不容易,地里辛苦劳作,一年到头也不过是挣得一个全家吃饱穿暖。如韩老三这样的,便算得上是农户们眼中有出息又有能力的汉子了。

唯一让人诟病的地方,也就是韩老三的年纪,实在已经算是眼下的大龄剩男。

跟钱家女相看之前,韩彻来询问韩老三时,韩老三便有些羞赫的言道,他这般大的年纪,总不能娶个年纪太小的。

韩老三在跟钱家女成婚后,连带着钱家女也来到韩家做事。毕竟韩老三自小被拐,父母亲人全无,主仆关系历来又亲厚,韩家就相当于他的家了。

而就在韩老三相看到成婚的这段时间里,朝堂上也是在接连发生大事。

首要的第一桩大事,便是已经被杨升等人拥立成为了太子的昌王,在这一日的朝堂上,下旨任命吴跃文,取代魏朝成为京西诸城镇行营兵马的节度使。

“二郎,此事可是真的?”下午,齐五郎刚一下职,第一时间就跑来韩家询问。

“是真的。”韩彻回道。

“竟就这么直接下旨了?”齐五郎震惊到有些难以置信。

“我刚听闻时,也着实吓了一大跳。”韩彻说道。

此事实在是出乎韩彻的预料,毕竟谁能想得到昌王一党会以直接下旨的方式,去剥夺拥护颖王一党的魏朝手中的兵权。

但不得不说,这一出也打了颖王一党一个措手不及。

要知晓昌王即便是还未能行太子册封大礼,但他毕竟已经被杨升和杨光奇等人推到了太子这个位置上,实行代理朝政。

那么在老皇帝未能清醒,处理朝政的这段时间,昌王确实是有这个权利的。

颖王一党若是不愿意服从,就等于明面上抗旨。

“颖王他们能甘愿就这么把兵权交出来?”齐五郎又问道。

他今天在当职时,同僚们私底下谈论这事已经飞起。虽然这事属于非常不适合在大庭广众之下谈论的,怎奈这事实在是发生的太过突然和让人震惊了。

“又怎会甘愿?只怕不久便要有大事发生了。”韩彻一脸凝重道。

“二郎,你这段时间去朝会议事,定要多加注意。”齐五郎不由得担忧起来。

“我知晓的。”韩彻点头道。

然而事情如今发展到眼下这一地步,一场动乱已经无法再避免。这并不是说韩彻当不当心,就能躲避得开的。

不多久,新被任命的吴跃文开始前往驻地任职。

而在昌王任命下发后,再到吴跃文前去任职的这段较为短暂的时间里,颖王一党表现的非常平静,完全出乎了众人的预料。

若说颖王一党就这么甘心把兵权让出来,谁也不会相信的。要知晓这兵权一旦让出去,颖王一党便等于失去了最大的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