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第2/3页)

每天吃饭,睡觉之外,就是温书,背书,策论,赋诗,师评,更改,进步。

紧凑又有节奏的生活就这样一直持续到了正月十五。

晚上,京城有灯会,御史大人特意带着谢一林去了大栅栏看灯会。

乐的谢一林差点蹦高,京城的灯会太热闹了。

小吃多,人流多,灯样多,赋诗多。

一路走来,谢一林和王雨里买的东西都快抱不了了,好在王风他们都给帮忙拿着。

当然了,要是作业没多的话,谢一林会更高兴!

回来之后,御史大人又给了他加一了份作业,每天解一题。

每天的策论和诗赋就已经让谢一林快要揪掉一半的头发了,再加上解题,他觉得自己可能有提前秃的征兆了。

不过,老师的话,必须听!

然后,谢一林的小日子更充实了。

这样的充实一直持续到国子监开课也没有停止,老师的作业依旧,再加上国子监的作业,果然如御史大人所说的,谢一林没有时间去想其它的了。

以往休沐的时候,写完作业就去农庄,然后一直到晚饭才会离开。

这一年却是不一样了,每天一大早谢一林就会去农庄,在农庄里转一圈之后,就会马上回去忙碌。

没办法,在农庄多呆一会儿,他的作业就完不成啊!

御史大人对这样的结果非常满意。

谢一林苦逼的日子有所缓已经是到月末。

因为年前请假耽误了课程,谢一林回到国子学讲堂的时候,已经换了一批同窗了,有一少部分考核通过的同窗之后去学算学。

算学啊,对谢一林而言可以说没有挑战力。

所以,通过有御史大人的‘帮忙’,疯狂了几个月的的谢一林最终追上了同窗,在月末同时完成了国子学和算学的考核。

又和之前的同窗一起进入了新的课堂,弘仁馆。

弘仁馆同样是个月的学习时间,谢一林欢乐的不行。

只所以欢乐,是因为因弘仁馆相对的轻松了很多,在这里学的六艺的另外四艺,分别是礼,乐,驭,射。

最难掌握的书法和算数被单独摘出来了。

更何况谢一林大的礼是在入国子监之前,老师已经特意请了礼师给他培训了。

驾驭和骑马,在谢一林来说并不难,平常和叶二少没少出去浪,驾驭更是难不倒他了。

倒是乐和射用了不少的功夫。

结果,一般般吧。

学了天,谢一林选的乐器是笛子,选的时候是因为携带方便,天请假的时候,也正堪堪能吹的似乎是在调调上吧。

反正乐师是听不出来谢一林吹的什么曲子。

至于射箭技术,助教只是提醒了一句,练习的时候注意下周围有没有人再开始,实在是因为谢一林射箭的方向总是把握的不是太好。

尤其是喜欢往人堆里奔。

所以,每次轮到谢一林练习射的时候,同窗们肯定是第一时间离的远一些,再远一些,生怕谢同学耽误了自己的练习。

被谢一林给射到的话,就得去医馆,就练习不了了,可不是要耽误自己的练习了吗?!

在弘仁馆上了天之后,谢一林又请假了。

因为他姐谢枝落的婚期马上就要到了。

请假后,带着老师和叶夫人给的随礼,和王雨一人一马,从京城又赶回了下河村。

四月二十,谢枝落大婚。

从上河村到下河村的路上,热闹了整整一路。

赵地主家有钱,此时的谢家也不差。

一个娶媳,一个嫁女,都是相当重视。

据说赵地主家下聘的时候,那可是惊呆了不少人,聘金一担,聘饼两担,海味八式两包,牲等共十六抬,聘金是多少外人就不知道了,看箱子重的样子是少不了的。

谢家枝落出阁的嫁妆也是看呆了凑热闹的人。

抬出门的时候,有人数了数,竟然有六十九抬之多。

也就是说赵家的聘礼全部都被新媳妇又带回去了,不止如此,谢家的添置的陪嫁也有十抬。

其有百亩良田,嫁妆箱,喜被等等,这还只是别人看到的,其它人不知道的是,谢一林在背谢枝落上轿前亲给了姐姐一千两的银票。

谢枝落本是不打算收的,实在太多了,而且这些年她在家里也没干什么,只是谢志安夫妻两和谢一林都是硬塞到她的里。

以后的日子就要自己过了,有点钱放在里宽绰一些!

这也太宽绰了!

就算是整个长吴县也不可能有人在嫁女的时候,陪嫁这么多的银子的。

可是谢一林就是给了,用他的话就是,他只有一个姐姐,不给姐姐还给谁啊?

至于他自己,能赚来这一千两,就能赚来更多的一千两,可是姐姐的成亲大婚,却只有一次。

谢志安夫妻也是这样被他家小林子给劝慰过来的,要知道那是一千两啊,以前想也不敢想的天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