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第八章(第2/18页)

“爹爹,我这样对吗?”他问。

老人点头。

“爹爹怪我吗?”

老人痛苦地皱了一下眉。

“没有--没有--叫他们--”老人艰苦地说,沉默了,呼吸微弱。

寂静又来临。蒋蔚祖底内心在强烈地激荡,他不再感到父亲会死去。他觉得这个神圣的房间里现有的一切是不可能变化的。

但老人抬手,痉挛着。这个英雄的生命底结束来临了。在这个最后的瞬间他有了什幺欲望,心里有了某种光明,他在挣扎,眼光炽热。这里到来了英雄的生活底交响乐的回响。大家恐怖地看着这个。

老人发现蜡烛太多,吩咐吹熄两支。

“要把后院的池塘修一修。我葬在虎丘山,我要葬在--”老人窒息了,又沉默。

“爹爹我有话说!我有话说!”蒋蔚祖叫。

但他没有说出什幺来。大的迷惑出现在他底脸上。

姨姨在呜咽,因为老人没有说到她和她底小孩们应该怎样生活。

发觉老人底眼光停在自己脸上,她恐怖地中止了呜咽。“老太爷,我们怎幺办呀?”突然地,她叫。

在这个可怕的绝叫下,蒋捷三开始咽气。--“老太爷,请您放心,您放心!”冯家贵用深沉洪亮的声音说。

“放心,放心!”姨姨说,开始了猛烈的嚎啕。“去了,去了!我没有说清楚,这不行,我没有说!”蒋蔚祖想,“从此家破人亡!一切都完了!而我没有说!”“爹爹!爹爹!从此我要做一个人!”他叫,站起来往外面跑,跌在门边,被仆人们扶起。

女仆们开始哭号。由于和平地生活着的人民所有的那种对死亡的,沉痛的,悲凉的理解,或由于希望在喧赫的丧事里被雇用,坐在大厅里的妇女们开始哭号。门廊里吹起了刺耳的薄铜喇叭。仆人们沉默地奔跑着。

阿芳们坐在后院的石阶上,没有人招呼他们。起初他们在啜泣,后来最小的两个在阿芳身上睡去。黎明时,花园里的汽灯光发白,冷风吹过树间,未睡的男孩和阿芳听见了前院里的哭声。

阿芳停止了她为睡眠的弟妹们所唱的凄凉的、温柔的、关于小白兔的歌。男孩推醒了弟妹们。

瘦弱的阿芳毅然地站起来走下台阶。好像她已等待了很久。她在冷风里抖索着。看见依旧是花木园林,看见暗影和微光,看见惨白的汽灯,她猛然心酸,啜泣起来。小孩们抖索着,最小的因寒冻而生病。明亮的星座在天顶闪耀,他们开始啼哭。

他们在黎明的树间(多幺熟悉,何等凄惨的树木呀!)衔接地向前厅走来。

他们穿过走廊。仆人们拥挤在门边,到处有哭声。他们底这个悲哀的、坚决的、稚弱的队伍使全厅归于沉默。他们底孤伶、幼小、自觉和坚决使拥在门口的仆役、商人、妇女们让路。

※ ※ ※

在蒋蔚祖逃走后这半个月内,与一切人所想的完全相反,金素痕度着痛苦的、惶惑的、于她底热烈的一生是难忘的一段时间。

似乎她以前从未因蒋蔚祖而这样不安。她以前,在糊涂的英雄心愿和炽烈的财产欲望下是那样的残酷、自私,而易于自慰。但现在她悲伤、消沉、柔弱、爱儿子,希望和蒋家和解。

她希望蒋蔚祖归来。后来希望得到他平安的消息。她向苏州发了那个电报,没有顾忌到她所念念不忘的人世底利害,没有想到这个电报是揭露了她底可耻的骗局。她要丈夫,她以为现在要医好丈夫是非常容易的。

一个女人,在她变得孤独,仅仅成为一个妻子和母亲时,她把世界看得如此简单!

现在她特别不能忘记她和蒋蔚祖之间的无穷的、深刻的缔结。在最近一年,她是认为他们之间是毫无牵挂的。也许在当时是毫无牵挂的,但从老人到南京,从阿顺被蒋家姊妹们残酷地争夺时起便完全不同了。在蒋蔚祖发疯最凶,因而她最荒唐的那些日子里,她底麻木是不可免的。那些内心底风暴,那些狠毒的、虚伪的情感使她相信她和蒋蔚祖原来并无关联,而关联只是家庭和财产。但随后,正是家庭和财产支配她,使她明白了她从此必得担当蒋蔚祖底不幸的命运。在悲伤中她开始尽一个妻子底职责,不相信这个婚姻底宿命的苦难,认为只要她做,一切便会美好--她是太顺利,太无忌,太过于享受美好了。

她所需要的,并不是霉烂的生活,虽然这种生活显得荣华;她所需要的是喧赫的家庭地位,财产,和对亲族的支配权。她觉得她有这种家政的天才,几年来她为它而斗争。但这个斗争,陪伴着于一个热烈的女人是那样难于舍弃的欲望,使她投靠于她底父亲和她底财产替她安排好了的南京社会,于是到来了那种荒唐的、绝望的霉烂;她热乱地盘旋,认为自己是自由的天使,在南京底酒肉迷宫里栖下。由这种势力她得到财产,也由这种势力,她毁灭了她底家庭,毁灭了她底蒙昧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