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超速了!(第2/3页)

这种闸门也是用硅藻外壳材料制作的,非常坚韧又柔软。

管束通道在夏国境内,闸门距离可以较远,毕竟治安很好,大家也都没有强力武器。如果是在外国援建,那就得缩短距离了。

再危险一点的地方,说不定就得把蜉蝣,战斗型无人机撒出去,全面布控。

不能把人心想得太好,到处都是不吃猪肉搞自爆的货色,所以还是吃猪肉比较好啊。

实车试验的管束通道很快搭建完毕,也就一公里那么长,但这是圆形,全封闭,这么一来,就可以无限试车,不用担心距离的问题了。

试车当天,陈潇亲自来到了现场,搞得大家都比较紧张。虚拟世界云霞区里面永生的科学大牛们整整齐齐的观看直播,那样子要多乖就有多乖。

陈潇走进了管束通道内,沿着一公里的管束通道亲自走了一变,里面的气味有点复杂,大致上就是车子和设备加上通道本身的气味。无数的设备亮起了指示灯,一切显得如此科幻。

列车就静静的趴在那里,此时的列车相较普通列车更大,载人载重更多,以后都用上磁悬浮了,摩擦力什么都不存在,就别怕拉不动人了,列车本身还是白色的,看起来跟普通的高铁没什么两样。

陈潇走的时候,身边跟了一群人,他们也不敢出声打扰,老板在视察,不要这么没有眼力。

随着开始的指令下达,列车开始悬浮脱离了轨道,然后加速起来,很快就到达了两千公里的速度,接着两千一,两千二,最后突破到了四千公里。

“好耶!”

“成功了啊!”

“吓死我了!”

硅藻外壳自作的管束通道是半透明的,可是外面的人根本看不到里面的有什么,列车太快,根本来不及反应,眼睛跟不上了。

随后,列车内的假人传来不少的数据,人体最真实的感受就是如此,人们一切安好,就是对于小孩和老人来说还是有点不太友好。后面投入运行的时候,规定最高时速是三千公里,毕竟四千公里的时速,成本不是最优解。

运行过快,施加的推力和阻力太大,也会对车辆本身与常温超导材料有损伤的,总不能开一天就得维护一次吧?这样多不环保。经过严密计算,三千公里是最能发挥速度优势,同时损耗也最低的,加速与减速都适合人类,跟普通高铁一样。

“试车实验成功!”陈潇亲自宣布结果,大家悬着的心思也就落了下来,并且开始欢呼起来。这一次的实验,全部都来真的,就连上下车的方式都考虑到位了。

停车的时候,车身一侧会有个管道延伸出来,直接对接管束通道壁,然后门一开,上下乘客非常快速,这个过程中,全封闭的车体本身还会进行空气快速交流,气体从大家的头顶流过,不会让人感觉很不舒服。

接下来就是对搭建好的一段直线管束通道进行冲击实验。管束通道表示:“就踏马不能放过我吗?都测试多少回了?”

但这是实际情况下的首次撞击,不做也得做。

理由很充分,这一段一公里的管束通道是前后衔接的,可能会远超直线排列的表现,撞那个没什么意义。但还是得一起撞。

这一次的测试更狠,用的是十吨重的铁饼直接往下砸,而且是经过加速的。

冲击波直接把大家都震得东倒西歪,好似八级地震来了。

结果管束通道没事。

接着就是考验承重能力,重量从八十吨一直往上加,加到两百吨的时候,管道有点凹陷的意味了,上面开始出现细小的痕迹,但是很快就被触须一样的东西修补,变得正常起来。然后,见证奇迹的时刻来了,凹陷的地方竟然慢慢顶着重物恢复了原状。

这就是新型硅藻的能力,本身带有的纤维管束有一定的修复能力,即便被压进去,纤维管束也会自我将二氧化硅外壳给拉回原状。

这不是接触点的硅藻纤维管束在发力,而是整段整段的硅藻在发力,在工作。这一次实验只有十米,修复能力就这么强大了。

如果长度更长,修复能力更快,因为更远区域的硅藻会支援,自我繁殖。整个管束通道不要老想着它是死的,它其实是半活着的状态。

只不过平时很安静,有事了再自我修复。养分来源也很简单,就是土壤里面的物质,阳光,水分都可以滋养。

假设纤维管束建立在暗无天日,或者是酷暑炎热干燥的沙漠,那么其他区域的硅藻就会自动过来替代这里的硅藻,就好似流动的水源一般。不需要担心这些地方的管束通道会发生坍塌。

再说了,即便是沙漠,也总有下雨的时候不是?

沙漠底下,本身就有水分,盐分,硅藻上哪找不到养分?海底隧道虽然麻烦,但也不是没有办法,这种地方完全可以在内部使用光照,硅藻本身就是从海里来的,这么一来就相当于模拟了阳光,管束通道外面的硅藻就可以自我更新。要是没有破损,一般也不需要激活硅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