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科学家的伟大脑洞(第3/3页)

但是对于灌输通道的材料选择上,出现了巨大的分歧。

正常来说,最简单的就是弄钢材密封焊接,夏国钢材产量大,焊接技术也不错,钢材质量好,堆积厚度就行。但这个方案最大的问题就是成本,这么多钢材需要多少钱?还得铺那么长!后期要是搭建城市当中的管束通道,这么重的东西如何能在半空搭建?

陈潇对管束列车的期待很大,他希望彻底取代现在的交通方式,取代飞机,甚至能够实现大洲之间的交通,去欧盟,去非洲都行,也别从马六甲那里过了,次次都得给钱,烦人!

钢材不行,那就得复核玻璃材料了呗,但是这样的玻璃材质也搞不出来,玻璃本身的脆性太大,根本没有延展性,一旦发生问题。“嘭”!的一下,连反应的速度都没有。有机玻璃有延展性,但是这样的东西风吹日晒雨淋有点靠不住。

“还是得开发新材料了!你们有什么建议吗?”陈潇抽空跟材料组的大牛,以及长天科技的材料部门一起开了个会。

大家七嘴八舌的说了好些材料,可一看性能,造价,狗都摇头。

有个声音默默地发出来了:“硅藻好像可以。”

“嗯?”陈潇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他似乎抓住了什么,赶紧看向发言的人。

那时虚拟世界里面的材料大牛,名叫勃拉姆斯,这个名字跟那个音乐家完全一样,他们的国籍甚至都是德意志。陈潇也没太在意,这个名字估计跟夏国的张伟,刘波一个概念。

“您请说。”

“好的,硅藻的特性大家都懂。它属于不等鞭毛生物,也就是说,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在我看来,它属于怪物!

它的细胞壁是二氧化硅而不是纤维素。繁衍方式又很离谱。一开始是分裂的,一边大一边小,各自长出外壳。小的那部分越分裂就越小,然后外壳不能容纳其他身体结构的时候,小个体就转成有性繁殖,组合成一个大大的个体。再重复之前的过程。

我们何不利用它们分裂后的外壳来做灌输通道呢?只要堆积够多,就足够坚固,况且这个还如此轻便又容易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