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低端产业链可以转移了(第2/3页)

这边还没卸货完毕,那边空集装箱就排队等着装能量块了。

码头如此热闹,陆运就更不多说了。

各种各样的卡车停留在长天科技南非的厂区前排起了长龙。这还是长天科技做了硬性规定后的结果,如果不规定好卡车的长度和运力,黑大陆的人民甚至会用人力拉着长长的板车来提货。

这些大卡车回到黑大陆各地后,再由更小型的车辆把能量块送到更小,更远的地方。

奥德彪的自行车不再拉几百斤的香蕉了,转而去拉能量块了,一趟一趟的不知疲倦,好似蚂蚁一般勤奋。

南非这边笑的合不拢嘴,经济增幅超过了30%,排在世界第一。

光是码头月出口总额就突破了2万亿米刀,这是什么概念?南非往年也就9000亿左右,好一点的年景才过万亿。

有的国家没买到足够的能量块,转而提出购买较为昂贵的常温超导电线,实在不行就提升一部分电力的传输效率,也能降低用电成本。

但是这个算盘整个世界都在打,谁都得排队。长天科技自个都不够用,哪有闲货卖给别人?

起飞的南非让全世界眼睛发红,留下口水,更多的投资蜂拥而入,极大地丰富了南非国内的产业结构,农业,工业,服务业都在迅速的完善。

南非起飞的同时,长天科技开始认真考虑产业布局了。

“现在夏国的用工成本逐步增加,我们要开始转移产业了,那些技术较为低端,偏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分配给其他国家做。”陈潇敲敲桌子,高层开始严肃商讨战略方向。

“这样直接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会不会造成国内就业问题凸显呢?”文琪有点担忧。

陈潇摇摇头:“不会的。我们转移了这些低端产业,是因为这些产业带来的效益已经比成本高不了多少了。那些精密的高端产业留在夏国,我们就能保障高额的利润,这样靠福利就能养活足够多的人,不工作也没问题。

再者,我们的技术不断提升,我们的产业在升级。夏国人离开原有的低端产业岗位,会进入中端产业岗位,然后所谓的中端产业就会变成新的低端产业,同样需要大量的人力。这个时候我们的利润依旧足够养活这么多人。”

王东听了有点迷糊:“啥?”

其他人倒是有点明白了,长天科技这是把利润高的生产环节留在夏国,把性价比低的产业转移出去。等到什么时候技术又提升了,国内的环节性价比低了,又把这样的产业转移出去。只要长天科技的技术一直升级,那么夏国老百姓就永远不怕没工作,不怕收入会降低。

这样一来,就等于是长天科技拉高了整个世界科技水平。

“那我们该去哪里呢?”杨飞想通了之后开口问陈潇。

“陆博,你也说说,天工科技应该搬去哪里?”陈潇没有直接回答,反而问起了技术狂人陆博。

陆博做了CEO之后,战略眼光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他也吃不准,犹豫的开口了:“越国吧,那里比较近,人口也有几千万,做个产业接盘应该没什么问题,就是这个国家有点不靠谱,不太想迁移过去。”

“怎么不靠谱?杨飞,你说说。”陈潇把话题丢给了杨飞。

杨飞毕竟老道,很快说出了问题:“越国虽然跟我们接壤,有一定的运输便利优势,它自身的基础建设非常糟糕,道路这些都不完善,想满足运输,就得多出一大笔钱去修路。

还有就是它本身的发电能力也不强,主要靠水力,煤矿都没有多少。别说工业用电,老百姓的用电都没法保障。我们在那边援建了不少生物发电站,以后还得援建更多,前期投入太大了。”

陈潇看向陆博:“你觉得呢?”

“我也是这样想的,杨总说的没错。还有一点就是这个国家的国民气质不好,感觉慵懒,马虎,根据一些在越国工作的同事说,越国人正常上班时间都会摸鱼,这样的风气太不好了。”陆博摇摇头。

“哈哈,也不能指望哪个国家的人民都跟夏国老百姓这样勤劳刻苦,不然的话,世界上也不会只有一个夏国了。谁还有什么提议吗?”陈潇一笑,气氛顿时轻松了不少。

“要不转移去南非呗?那边政策友好,我们经营又久,什么东西都是现成的,去那里不好吗?”

此话一出,当即有人反驳:“去南非太远了,我们运送东西过去成本太高,建立南非根据地太费劲。再说了,南非虽然好,我们也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吧,有什么变故的话,就全部被端了。”

“是这么道理,狡兔三窟,不能只发展一个海外基地。在每个大洲都应该考虑一到两个基地,东南亚地区我们就应该设置基地。那里的人口加起来好几亿,算上南亚阿三,就二十亿了,这样的廉价人力资源不能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