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寒假将至,结伴回家(第2/4页)

“不过,姑妈,有个问题我得向你反映一下。”

新世纪做得好,康宝弘在康玉莲面前也有说话权了。

“什么问题,宝弘,你说说看!”

“店子那边的仓库太小了,放不下多少存货,赶上销量好的时候,还得从校外调过去,上次元旦收假前,突然一大波顾客配机,有些等不及的连体验机都要了,要是能扩充下仓库的话就好了!”

“行,我和老戴想下办法,看看附近能不能找到合适的仓库。”

新世纪的收益那么可观,尝到甜头的康玉莲比谁都积极。

这时一直没说话的戴创兴出声了:“小苏呀,听说你挂了个店长的名,亲自参与数码店的经营,店子能赚到钱是好事,但是你也得注意不能荒废了学业呀。”

比起康玉莲的现实,戴副院长还是挺关心其他的事。

毕竟,在他心目中,苏泽林先是财院的学生,才是数码店的投资者。

“呵呵,您放心吧,戴副院长,我学习还是不错的。”

苏泽林笑了笑。

他前世会挂科,只是因为整天逃课所致。

不过纵然这样,有些科目在靠前随便看几天书也还能过。

这辈子他身为班长,得以身作则,规规矩矩地去上课了,那就一定不会挂科,而且苏泽林能保证成绩绝不拉胯。

“那就行!”

戴创兴微微点头,他也就随便提醒几句。

这个学生脑瓜子极为聪明,甚至称得上罕见的天才,只要他不是完全没有学习的心思,挂科应该是不至于的。

新世纪的彪悍战绩让康玉莲高兴坏了,康宝弘也很兴奋。

唯有苏泽林波澜不惊。

如今新世纪才财院一家店子。

体量太小了,每届学生也就那么几千人,你就算完全垄断,上限也就那样。

再说了也不可能真正垄断,哪怕新世纪口碑再好,服务再贴心,性价比再高,始终还是会有一部分人会选择去电脑城配机。

加上MP3,光盘U盘键鼠等数码配件,再开拓售后代理和其他的业务,顶天了一年净利估计也就六七十万的样子。

还得刨除承诺给康玉莲的部分,实际上他还打算额外给康宝弘一点激励分红,如此下来自己就只剩五十万了。

一年赚五十万,对很多人已经不敢想象了。然而这还满足不了苏泽林的野心。

其他高校内的电脑生意依然是真空,这种模式可行的话,为什么不开分店?

放着钱不赚,那岂非是傻子吗?

等时机合适,新世纪就会有第二家,第三家……,直至成为真正的连锁店。

而且,苏泽林的终极目标并非卖电脑和数码产品,而是将新世纪打造成一个大型综合数码渠道商。

就像苏宁国美那种,只不过新世纪针对的只是高校内的大学生消费者群体,同时只卖数码产品。

冰箱空调什么的学生当然是不需要的。

这算是一个小细分市场。

新世纪只有一家数码店的话,自然不可能成为渠道商,品牌厂家也不可能鸟你。

但是当临安高校的连锁店数目多了,整体用户数量随之上涨,新世纪这个品牌就能拥有真正的影响力。

千万别小看只吃下几所高校的一个连锁店,2001年电脑和数码产品最主要的消费群体就是大学生。

大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而且由于要做毕业设计的关系,几乎人手一台电脑,除了那些家庭特别贫困,实在买不起的。

mp3买得最多的人也是大学生。

如今接触高新数码产品的人还是很少,十个普通消费者当中,可能只有一个真正的客户,但每个大学生可能都是客户。

所以你倘若控制了个十万大学生的临安高校市场,就相当于控制了百万的普通消费者市场,这就绝对不容小觑了。

此外大学生也是未来最有潜力的客户群体,许多品牌厂家都很注重。

新世纪的连锁店数目一上去,不用你找厂家,厂家或许都会跑过来主动和你谈入场的事,真做成渠道商了,光是吃驻场费都能吃饱。

除此之外,这个时代暴利的数码产品不只有电脑,还有手机!

但校园里头开手机店的处境就和之前的电脑店那样,情况是一样的,学生们都觉得外面的手机大卖场更专业也更便宜。

而且手机真要坏了要跑外面的售后送修也不麻烦,毕竟不像电脑那样得扛个沉重的机箱或显示器。

正因如此,手机店要在校园做起来比电脑店更困难。

以前校园里有一家,没做几个月就关门大吉了。

这也是苏泽林一开始不考虑做手机店的原因。

但是,新世纪的电脑业务做起来了,它的口碑和名声就能辐射到手机业务,毕竟大家都属于数码产品,大领域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