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9章 文化的入侵,神奇的配乐(第3/3页)

这支乐队的许多人年龄都已经大了,他们的技艺参差不齐不说,大部分人还不识谱,后来又专门找了本地音乐学院的学生来帮忙沟通演示。

终于完成了这首音乐。

可以说是不计工本了。

但效果却是令人惊喜的。

此时此刻,几乎所有印尼的观众们,都有一种完全相同的感觉。

那就是……

“啊,小白好懂印尼!”

这就是印尼啊!

印尼的感觉!

只是一个乐段,好感,瞬间拉满!

而当克鲁亚斯·陈在海岸上登上驶向他即将支教的小岛的船只后,音乐渐渐缩小。

听到克鲁亚斯·陈的目的地,船老大摇头劝诫道:

“孩子,那个岛可不是好地方,趁现在还来得及,快点回家吧……”

克鲁亚斯·陈并没有听船老大的劝诫,他还是固执地登上了船只。

就在此时,音乐又变了。

原始、神秘,粗犷,还带点奇特的宿命感的音乐响起。

似乎,克鲁亚斯·陈的命运,已经被注定了。

电影院里,科图特猛然瞪大眼。

“哎??哎?!”

这是什么?

这是……

格尔当?

他听到了他们巴塔族的音乐!

格尔当,是一种苏门答腊北部的原始宗教祭祀和庆典音乐。

在苏门答腊北部,几乎每个人生命中的每一件大事,都是在族人的这种音乐之中度过的。

在听到这音乐的时候,他似乎就已经嗅到了家乡的味道,看到了家人的温暖笑容。

他出生、他娶妻、他升官、他的祖父去世……

都是在这样的音乐之中。

但是,这音乐,又有什么地方不同?

凄厉的音色,在这段巴塔族的乐段中响起,当那乐器响起时,就让人有一种欲哭欲笑,却不知道该如何处理的情绪在蔓延。

复杂难言。

托卡夫斯基也瞪大了眼。

这声音他太熟悉了!

唢呐!

就在不久前的春晚分会场,这乐器刚刚担纲了开场的演出。

而在这段音乐里,谷小白用唢呐,取代了在格尔当里,拥有极其重要份量的,唢呐式的乐器萨尔内。

刹那间,让这个乐段《海岛》的情感渲染力,又上了一个层次!

看到这里,观众们的心情,也是跌宕起伏。

《巴达卡》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

所有人都知道这个故事的最终结局。

胸怀着梦想和责任的克鲁亚斯·陈,已经走向了自己的宿命。

再也无法逆转。

当凄厉的唢呐,撕裂了海上的迷雾,一座小岛,慢慢在前方浮现。

音乐,戛然而止。

克鲁亚斯·陈,已经迎来了他最终的归宿之地。

已经再没有什么,能够阻止他,堕入命运的螺旋。

“唉……”船老大深深的一声叹息,然后转头,离开了小岛。

正如电影观众们的心情。

为什么,悲剧总是无法阻止。

克鲁亚斯·陈转过身去,看向了那小岛。

朴实的笑脸,热情的男女,表面上看过去,一片安闲、祥和的景象。

但一种阴郁的,晦暗的,隐约的旋律响起。

这音乐依然是甘美兰,却就连土生土长的印尼人都不知道,原来甘美兰的那种锣鼓组合,还能演奏出如此阴郁、邪恶、压抑的感觉!

在《巴达卡》里出现的第二个主题或者说概念。

《海盗》!

与《克鲁亚斯·陈》相对,身为反派的《海盗》!

虽然真正的海盗还没有现身,克鲁亚斯还没有发现这个小岛的真相。

但,真相只是潜藏在那里,等着你去发现。

而光明与黑暗的争斗,现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