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2章 强叔只剩下两套房了(第2/3页)

像航母、潜艇那种,在海水里一泡几十年是别想了。

但是应付个一两年的临时使用,真的妥妥的足够了。

应对几场海上巡演,更是绰绰有余。

当然,这中间最关键的,就是这个新型的发泡材料涉及到的声学研究与全新思路。

潘国祥虽然不是这个领域的,但是看完谷小白的那论文,也是叹为观止,开拓了许多的新思路。

他不得不感慨,只要是在声学方面,谷小白真的是强到离谱,前不久刚刚跨界到了流体力学,然后从流体力学跨界到船舶动力学,现在又跨界到材料学上去了。

谷小白的这两个成就,让潘国祥情不自禁想到了在国产航母下海之前,专家们热议了许久的一种海上构造体——海上浮岛。

严格来说,海上浮岛是一种无动力或者弱动力的海上漂浮人造体。

或者说,就是一种在海上漂浮,却没有动力的船只。

因为它不需要航行,对速度没有要求,所以可以制造得特别巨大,而它漂浮在海面上,拥有巨大的军事意义。

譬如……海上机场。

航母为什么牛叉?因为它就是一座可以到处跑的机场!

强大的不是航母本身的战斗力,航母本身的战斗力可以说是战五渣,需要一个庞大的编队护航。

它之所以成为海上霸主,是因为它身上的飞机!

但是航母的造价什么概念?

和航母比起来,这种海上浮岛几乎没有什么机动性,被攻打的话,它可能就是活靶子。

但是它的造价却低廉得多,不需要太高强度的材料,可以比航母大许多倍,而且它压根就不怕触礁。

甚至,它可以直接通过触礁占领一个地块——由浮岛变人造岛。

只是这种浮岛的建设,构思却并不成熟。

一方面是材料,目前没有经济可靠的,制造浮岛的材料。

另外一方面,是对浮岛的设计思路,和当下的船舶设计完全不同,需要考虑的问题也完全不同。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和当前的制造成本比起来,它的用处还是显得太狭隘了。

既然可以人工造岛,浮岛的成本优势又凸显不出来,又不像是人造岛那样几乎是永久寿命的,自然就失去了其应用需求。

但是谷小白的这个设计思路,却是直接用发泡材料+钢结构骨架,大幅度降低了制造成本和制造难度的同时,也极大地加快了施工速度。

看了谷小白对两种材料的强度计算之后,潘国祥发现,这东西可行!

真的可行!

所以,潘国祥就被谷小白拉来帮自己背书了。

闪姐并不懂这些技术方面的东西,但是潘国祥在闪姐的眼里,还是比较可靠的。

听到这个预算,闪姐沉吟了一下,道:“如果是三到四亿的话……倒不是赔不起……”

毕竟一个《再见·少年》的海外票房,就已经够了。

这段时间,谷小白在海外征战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

而且,海上巡演的票房,怎么也能赚个几千万上亿吧。

再加上谷小白的新专辑快发布了,也能赚不少钱。

但是闪姐心里还是有点过意不去,明明可以大赚特赚,为什么一定要赔钱呢?

只要把海上巡演的计划,改成普通的巡演,以谷小白的号召力,还怕没有人来听演唱会咋滴?

这三四亿的成本,是完全不必要的付出啊。

“眼光放长远一点,赚钱的日子还长着呢。”郝凡柏难得反抗一下自家的女王大人。

反正工资都扣光了,你还能把我怎么样不成?

闪姐却是点了点头。

是啊,赚钱的日子还长着呢。

《再见·少年》赚钱了,谷小白的新专辑也是稳赚不赔,谷小白的声学实验室,也能赚钱了。

在未来可见的时间内,他们也能源源不断的赚钱。

赔一次又怎么样呢?

海上巡演,却是可以载入史册的!

我们也可以创造历史!

“唔,其实也可以不赔钱,只要我们多开几次巡演,把投入的成本都赚回来就好了!”闪姐道,“这个海上场馆造出来,怎么也能坚持几年吧,小白的海上巡演开上几十场,不就把钱赚回来了?”

谷小白:“……”

闪姐,你是想要压榨死我吗?

还开几十场?

我哪里有这个时间!

没想到大家却都点头。

没错,这个海上场馆能够容纳八万多人,开一次至少五千万的票房,不用开多,一年开个几十场,就赚回来了,完美!

“现在还有一个问题。”闪姐道,“前段时间东城税务系统找我约谈了……咱们谷小白工作室,可能要解散了。”

谷小白一愣,这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