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八章:蓝玉的报复,海岛局势(第2/7页)

木质的结构根本抵抗不住火炮的轰击,这个军寨大约有数千人左右。

阿瑜陀耶王朝这等军制,跟大明的卫所制有些相像。

几千人一个军寨,屯田,自给自足。

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阿瑜陀耶王朝的负担,也得以大规模的发展军队。

阿瑜陀耶王朝的创始者乌通王拉玛蒂菩提为罗斛国国王,并非是暹罗的原住民。

在打下阿瑜陀耶后,迁都而来。

军寨制度让阿瑜陀耶王朝极为强大,但其中蕴含着巨大的隐患。

阿瑜陀耶王朝建立之初,基本上承袭了素可泰王朝的政治体制,军务和民政不分,中央权力分散。

许多军寨更像是自治的小国度。

现在能够维持强大的原因,自然是在于乌通王拉玛蒂菩提的个人威严。

然而其比之朱元璋还要大上几岁,迈入老年的乌通王拉玛蒂菩提,很明显活不了多久了。

……

阿瑜陀耶城。

这里繁华超乎想象,比之临近大明的占城都要显得热闹一些。

乌通王拉玛蒂菩提很有眼光,把都城迁徙到这里来。

阿瑜陀耶的发展壮大,得益于它所处的有利的环境,且乌通王善于向周边的国家和民族学习,并建立起适应其发展的制度。

还是罗斛国国王的时候,乌通王就向往大明的强盛,因为在这里,最值钱的就是来自于大明的瓷器,丝绸等高奢品。

这些来自于大明的货物,几乎可以直接等同于黄金白银。

使臣过去的时候,正好是大明建立的第三年,也就是洪武三年。

在大明待了两年的使臣回到国内的时候,得到了乌通王高规格的接待。

而使臣也将大明的很多风土人情,制度规矩记录下来。

军寨制度原本就有些雏形,乌通王并没有照搬,而是根据当地的情况,进行了一些改良。

减轻了军队压力的阿瑜陀耶就变得更加的强势了。

阿瑜陀耶所在的湄南河中下游流域,是东南亚各民族文化交汇之处,也是东南亚的一个贸易中心。

在这里,大量的民族聚集。

随处都可以看到拖着货物的行商,还有被锁链牵着的奴隶。

王都的甲士在四周巡逻,维护着治安。

各种各样的民族语言在四周响起,哪怕是侧耳倾听也完全不知道说了个啥。

行商们往往都会数种语言,不至于精通,可至少能够简单的交流。

阿瑜陀耶的四周,早就存在着受印度文化影响的各个国家。

东边有真腊、占城,西边有蒲甘王朝瓦解后的缅甸缅族族人政权。

北边有素可泰,南边有孟人国家,隔海相望的先后有室利佛逝和满剌加。

能够在这样环境下发展起来,这跟拉玛蒂菩提有着很大的关系。

此刻。

王宫的顶层佛塔。

拉玛蒂菩提躺在椅子上,看着下方热闹的景象。

寻常没事的时候,他最喜欢在这里观赏自己所创造的国度。

罗斛国是高棉人在数百年前建立的国家,强盛时拥有众多的属国。

两百多年前,被更为强盛的真腊所征服。

而在真腊衰弱后,罗斛国趁机趁机脱离真腊独立。

拉玛蒂菩提之所以迁徙,是因为旧京乌通城一带霍乱流行。

当然,实际上这场霍乱是拉玛蒂菩提亲手造成的。

他想要迁徙的意思,遭受到了大量旧贵族的反对,毕竟罗斛国在乌通城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本土贵族在这里势力盘根错节。

拉玛蒂菩提想要迁徙王都,也同样想要打击腐朽贵族的原因。

而他的底气,来源于自己的岳父。

他的岳父是素可泰王朝的一名太守。

如今的素可泰王朝,在兰甘亨大帝去世后,逐渐在走下坡路。

而太守的职位,便是一方军阀。

在这位岳父的支持下,拉玛蒂菩提有了足够的钱财,和充足的兵力,这才有变法的底气。

众所周知,不管是在哪个地区,哪个朝代,变法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譬如秦国的商鞅变法,奠定了秦国歼灭六国的根基。

而变法的根本上,就是打破旧势力的影响,形成新的势力。

拉玛蒂菩提王都,同样如此。

霍乱的出现,让拉玛蒂菩提趁机迁徙成功,而很多顽固的守旧贵族,自然是不幸的死在了这场霍乱之中。

阿瑜陀耶城是拉玛蒂菩提岳父所管辖的地方。

他岳父在素可泰王朝,也有着极强的实力,衰弱的素可泰王朝,显然无力去进攻阿瑜陀耶城。

其岳父支持他,或许是想找个靠山,属下。

不过在其岳父死后,拉玛蒂菩提夺取了属于岳父的军队,钱财,土地。

拉玛蒂菩提是高棉人的血脉,其岳父是泰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