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大明国旗(第2/3页)

当正阳大道被清空出来后。

这种雄伟气魄,当真让人极为惊叹。

如此之宽阔的大道,虽然历史上早有,但是站在这路边,无一不是感叹。

这也成了外臣们最喜欢过来看的地方。

每天都有许多的外臣,在这里徘徊围观。

“那边是在作甚,怎得好似在挖洞一般。”

“是啊,不过这都是朝廷安排,谁能知道呢。”

“话也别这么说,据说咱们大明马上就要推出邸报了,所有新鲜事,甚至是朝廷里商议的大事,都在刊登在上面,或许到时候咱们就能知晓了。”

“那玩意挺贵的吧,咱们这些老百姓的,怕是购买不起。”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听说太孙殿下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了能让咱们这些百姓也能参与其中,邸报的售价,仅仅只需要三文钱就能买到,且不限制身份,即便是街边的流浪儿,也能去买。”

“可别瞎说,现在咱们京师哪还有什么流浪儿,稍微有把子力气的,都被强行征召成了劳力,包吃包住,只要卖力干活,据说还能拿工钱。”

“就算是那些小儿,也全部被送进学堂里读书,好家伙,这是遇到太孙殿下,撞了大运了。”

“是啊,本来我都想把自家几个孩子全送去,不过听说学堂里并不是教四书五经,而是一些算账,纺织之类的,也就是学徒,那么大儿还是只能送去私塾。”

“这还不好,学堂里可是包了一顿饭食,要不是现在人都招满了,优先流浪儿,我早就把那几个兔崽子全给送去。”

“说得极是,算了,不聊这些,咱们也去看看,那边挖洞到底是干嘛。”

“同去,同去。”

正阳大道修建起来还是非常容易,本就是京师,地面夯实的基础已经很好,加强一下平整,就能直接上水泥了。

目前对于正阳大道,要求是水泥路面高位一尺,目前大明一尺所长,即是后世的三十一公分。

更有大量竹子被运来。

现在的条件,显然不可能做出大量的钢筋,只能用竹筋替代了。

而在外五龙广场,亦或称之为正阳广场所在。

那里的建设,正是朱英准备升旗台。

没错,朱英已经要把大明国旗,推崇出来。

目前的大明,亦或者说中原王朝,并没有国旗的概念,很多旗帜以三角旗为主,名为旌旗。

战场上惯用“旌旗”,旗上绘有军队将领的姓氏,表明军为我有。

还有打旗语行驶军令,分辨敌我的作用。

目前相当于开启对外战争,那么像是国旗这样熔炼民心,军心的象征,效果就很显著了。

在发展大明内部繁荣的同时,对外的战争脚步,已经迈开。

这样也能很好的将内部矛盾,朝着外面进行转移。

国旗的设计,基本上就是朱英直接定下的。

长方形的旗帜,通体为赤色,通俗来讲就是红色。

红色是大明的国色,也是朱元璋最为喜欢的颜色。

明代属火,为火德。

朱是赤色。

所以定下赤色旗帜,毫无争议可言。

关于图案,确实让朱英思索了很久,不过左思右想的下,最后采用的,就是‘明’的汉字。

最开始的时候,什么星星,月亮,太阳,甚至还想过绣一幅山水上去。

然而这些,总是感觉好像差了些什么。

最后还是在跟老爷子讨论的时候,老爷子一句话点醒了朱英。

“既然是咱们大明的国旗,自然就是用‘明’字,这又有什么难想的。”

顿时,朱英豁然开朗。

是啊。

为什么总要是想着后世的旗帜款式呢,这倒是陷入魔怔了。

中原王朝的文化,本来就是以汉字为主,像是现在京师卫所旌旗,也是赤底黄字,绣大明二字。

也是长方形,不过成竖条,下面还有一些散条。

最后朱英考虑美观效果的时候,准备把‘明’换成太阳和月亮的刺绣。

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定了‘明’。

整体排版跟后世红旗差不多,正面明字在左上角,寓意如日月般普照天下。

现在的大明,无论是综合国力,还是疆域人员,皆为世界第一,天下正统。

那些外邦番夷,自是要向大明学习。

日月的图案,是为了更加方便的辨认,但是汉字国旗,就是要告诉天下四方。

你看不懂,那就来学。

中原汉字,传承千古,这才是在文化上,最强也是最佳的代表。

正阳广场上,热闹纷纷,人群熙攘,哪怕是枯燥无聊的施工现场,那也是看得津津有味。

许多在京师生活的富民,平日也无须劳作,加上恰逢正月,天还未亮就跟着施工队一起,到这广场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