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如何证明?(第2/2页)

“陛下,一切遵从您的意志。”

于是,便有两个锦衣卫上前,带着纳哈出离开了奉天殿,下去另外安置。

随着纳哈出的离开,群臣注意力,重新集中到了袁彬的身上,大殿当中,重新变得安静下来。

他们还没忘了,现在是在廷鞠。

要知道,许彬等三人的供词,之所以谁也无法证实,原因就是缺少了关键的人证。

可是现在,这个最关键的人证,恰恰就在他们的面前!

所有人都不敢说话,不过让他们感到意外的是,天子没有直接开口问袁彬,而是先问了朱鉴。

“朱巡抚,朕问你,自瓦剌归来之后,你可曾和瓦剌使节及袁彬二人,说过关于大明的任何事情,包括,和之前派遣的使团有关的事情?”

朱鉴有些摸不着头脑,但是还是摇了摇头,道。

“回陛下,一路之上,臣都在赶路,偶尔和袁彬谈起过在瓦剌的经历,但是涉及到大明的政务,臣一字未曾透露。”

天子点了点头,再度问道。

“好,朕再问你,一路之上,你们防卫如何,除了你之外,使节和袁彬,都曾接触过谁?”

朱鉴依旧不明其中意味。

但是不少的大臣已经明白了这些问话的用意。

天子这是在问,袁彬是否提前知道,朝廷正在审讯使团,也是在问,是否有人接近过袁彬,和他串供。

要知道,使团被抓这件事情,虽然不算隐秘,但是也仅是在朝廷当中流传。

即便是在宣府的时候,有逃脱的瓦剌士兵,也只会以为,那是大明的军队在抓捕喜宁,不会往使团身上想。

所以理论上来说,只要朱鉴没有透露过这件事情,那么袁彬现在,应该是一无所知的。

但是事实上,即使是朱鉴自己,他也不知道使团的事,毕竟,沙窝之战结束不久,他就已经出使瓦剌了。

回来之后,更是马不停蹄的赶到了京城。

所以实际上,他也并不知道这段时间,朝堂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因此,虽然察觉到了大殿中的气氛不对,朱鉴犹豫了一下,还是如实说道。

“回陛下,和谈之事干系重大,从瓦剌回转之后,臣等仅在大同城内停留半日,接受了郭总兵派来的护卫队。”

“至于使节和袁彬二人,始终在臣亲率的五十名官军保护之下,不曾和任何陌生人有过私下接触。”

话音落下,朱鉴还没反应过来,殿中便又起了一阵低低的议论之上,让这位朱巡抚感到一阵奇怪。

但是,天子对于这番回答,却显然十分满意,摆了摆手,示意他退至一旁,然后终于将目光放在了袁彬的身上,开口问道。

“你是袁彬?太上皇在瓦剌的起居,便是由你照顾的?”

袁彬站在殿中,同样是一头雾水。

他这一次回来,本来是抱着极大的希望,以为朝廷终于打算真正将太上皇迎回,结果到了殿中,却发现群臣对他的关注,甚至比瓦剌使节还要强。

还未想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袁彬便听到了天子的问话,连忙答道。

“回陛下,臣正是袁彬,有幸得以在太上皇身边随侍。”

然而紧接着,天子的一句话,就叫袁彬不知该如何回答。

天子问:“如何证明你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