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梅园里的故事(第3/5页)

梅老先生:“孟大师,你看到了什么?”

孟鱼:“之前有什么恩怨,不如你自己说来听听。”

女鬼指着梅老先生大笑,笑的十分凄厉,直到眼角流出血泪。

月亮被乌云遮盖,众人再看向棺木时,只见一名女子坐在盖子上。

众人吓得纷纷后退,张权西护着身后的梅兰心。

“你是谁?!为什么要害人?!”

“我是梅含香。”

梅老爷子一怔,她是梅家的人?

可是族谱上没见过这个名字!

见梅老先生愕然,梅含香大笑:“说起来,我是你的姑奶奶。没在族谱上见过我是不是?一切都拜那几个畜生所赐。梅家人对不起我,他们毁了我,我做鬼也不放过他们。”

梅老先生又气又怒,可是看到那两个奇怪的棺木,也知道背后怕是真的有冤情。

梅含香笑着,抚上旁边的棺椁,好似轻触情人的脸庞,回忆起过往。

“我生在上个世纪,是梅家最小的女儿。出生那天,满园的梅花绽放,香气溢满了整个梅家,父亲为我取名梅含香。自小,我相貌不俗,身体含香。父亲请来老师,教我琴棋书画。我年少成名,那时候梅家有女名含香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上门求娶的络绎不绝,父亲最终为我选择了本地的丝绸大户郎家。郎家小公子郎余弦相貌英俊,人品贵重,才华横溢,我俩自幼相识,算得上青梅竹马。结亲那天我永远忘不了,就选在我的生辰之日,也是满园梅香的一天。”

好久不长,郎余弦的父亲在外出谈生意时,不幸遭遇海难。郎余弦那时候年纪还小,不过十岁的年纪。家中长辈对工厂虎视眈眈,提出分配股权。

郎余弦的母亲连字都不认得,又怎么懂里面的弯弯绕,最终失去了丝绸制造厂。

梅含香的父亲十分喜欢郎余弦,暗中对他们母子多方照顾,但是不敢为他们出头。因为郎家现在当家人的儿子在京城为官,梅家就是一介商贾,真的惹不起。

梅含香的大哥梅良信提出来,希望父亲能够解除两个人的婚约,免得梅家受到牵累。

梅父很犹豫,这么做了,大家会怎么看待梅家?

可是梅含香的二哥三哥和伯父们连轮番劝说,明里暗里贬低郎余弦。后来就连出嫁的两个姐姐也回来吹耳边风,说他们的夫家对梅家有意见。万一郎家当官的那小子给梅家找点茬儿,那可是吃不了兜着走。

还说梅含香这般国色天香,就算进王府也能够资格了,嫁给郎余弦岂不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

梅含香哭求,不要解除婚约,她只喜欢郎余弦一个人。

郎余弦也不知道哪里听到了风声,跪在梅父前恳求,给他五年的时间,他会挣得功名来娶梅含香。

梅家不缺钱,就缺个有功名的。

没有功名,始终腰背挺不直。

在梅含香的哭求下,梅父终于答应了给他五年的时间,金榜题名时,便是他俩的成婚日。

郎余弦的父亲有一位故交好友,是当时有名的才子。郎余弦背上行囊远赴他乡,跟着这位叔伯求学。

一晃五年过去了,梅含香到了十七岁,生的是人见人爱,当得上沉鱼落雁一词。郎余弦也在学业上小有成就,只是时局动荡,考试时间不定。

可惜这一年,梅父生病故去,梅家大权掌握在了梅含香大哥梅良信手里。

这一年是多事之秋,八国联军打入京城,太后她老人家匆忙之下带人南下,正巧路过此地。

梅家与丝绸大厂郎家保持着面子上的关系,但私底下暗暗较劲。梅良信认为,梅家哪一方面都胜过郎家,唯独就差了个靠山。要是自己的儿子也在京城当官,郎家自然甘拜下风。

于是,在太后南下路过的时候,梅良信认为这是绝佳的机会,趁机献上了大量的金银珠宝,并收拾出梅家最好的宅院献给太后的凤驾。

太后一行,有不少大臣和亲王贝勒。

梅良信得知其中一位实权亲王尤其喜爱美色,便把目光放在了最小的妹妹梅含香身上。

梅含香当然不肯!

梅良信不管怎么劝说,梅含香就是不答应。

梅良信的夫人给了个主意——生米煮成熟饭,不怕梅含香不低头。

梅良信昧着良心,给梅含香下了药,夜里送上了那位亲王的床榻。亲王十分喜欢梅含香,许诺为梅良信在太后面前美言。

梅含香第二天醒来,发现自己成了笼中雀,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大哥能做出这样的事。

她去找梅良信理论,梅良信只说那是自己夫人的安排,他毫不知情。并且劝她好好跟着王爷,算是报答梅府。

梅含香不知道的是,郎余弦当天恰巧来到了梅府。

梅良信披上一副善人面孔,好酒好菜的招待了郎余弦。郎余弦提出来想和梅含香见个面,梅良信说梅含香变了心,自愿跟了王爷过好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