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章 您是我学习的榜样(第2/3页)

最关键的是,不管是在版权保护上,我们国文社会竭尽全力维护你的正当权益。毕竟维护你的权益,就是维护我们的自身权益。”

说到这里,林为民不急不缓的喝了一口咖啡。

有了商标的先声夺人,郑渊杰的心神已经被动摇,林为民虽然没有将具体的条件都列出来,但仅仅是刚刚所说的这些模糊的条件就足见诚意。

林为民提到国文社对于作家的待遇,在这一点上国文社在国内文学界确实是有口皆碑。

郑渊杰可以肯定,在国内找不出第二家对作家这么好的出版社了。

他内心挣扎了片刻,问道:“我的作品都是连载在《童话大王》上的。”

“我们会出资收购《童话大王》,价钱一定符合《童话大王》的品牌价值。不过如果山西方面坚持不同意的话,我希望你可以站到我们这一边来。”

林为民丑话说在了前面,收购刊物这种事国文社不是第一次做。

前几年国文社花了100万从宁夏人民出版社手中买到了停刊的《画书大王》的全部知识版权,在当时还被不少人嘲笑,闹的国内文化界人尽皆知。

如今,那些嘲笑国文社的人早已在新《画王》的高歌猛进之中识趣的闭上了嘴。

有了之前《画王》的成功案例,林为民的话有着充分的说服力,郑渊杰嘴唇微张着,想说两句,却发现林为民早已把他想说的话都铺垫好了,他几乎找不到任何理由来拒绝。

郑渊杰沉默不语,从1985年创办《童话大王》以来,他一直都是单打独斗,现在突然之间要被人收编,他的内心有一种本能的抗拒感。

林为民轻易的就看破了他内心的想法,说道:“和我们合作,不会对你有任何约束。相反,你会比以前拥有更大的自由度,因为国文社会在征得你同意的前提下,代劳你的所有俗务。而且我们看重的是你作品的版权开发价值,我想你也应该明白,光是靠着你自己的话,其实很难去真正开发出这些作品的价值。”

后世,郑渊杰花了20年时间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品牌价值,这才有了2004年之后其子郑亚棋开公司运营他作品版权的成功基础。

现在,郑渊杰依旧是单打独斗的状态,也没有意识到版权的真正价值。

“毓秀这个小姑娘你应该知道,她就写了一部《花季雨季》,目前仅靠着这本书,她的收入恐怕比你这么多年写作加起来还要多。”

林为民轻飘飘的说了这么一句,郑渊杰的眉头不自觉的动了一下。

《花季雨季》小说火的一塌糊涂,广播连续剧、漫画、电视连续剧改编也火爆异常,郑渊杰自然知道这部小说。

包括毓秀因此而收获的巨额收入,郑渊杰也有所耳闻。

但从林为民口中听到这个消息,还是让他心神一震。

从1978年发表第一篇文章,郑渊杰已经创作了18年,前七年他的收入没比一般的工薪阶层高到哪里去。

千字2块钱的稿酬标准,他一个月写10万字也不过200块钱。

这种情况直到85年他创办了《童话大王》才有所好转,随着《童话大王》的销量节节攀升,他的收入与日俱增。

进入九十年代后,他的作品出版每年也可以轻松达到百万册销量,这才有了他的年入百万。

毓秀的《花季雨季》在国文社的运作下,给她这个作者带来了近千万的收入。

不说比他多,哪怕就是与他这些年的收入持平,也是郑渊杰难以接受的。

一本书,仅仅只是一本书,就抵得上郑渊杰近二十年的努力。

人心里的执念一旦产生,就无法轻易消除。

之前李新来与郑渊杰谈判,上来就谈钱,甚至也拿了毓秀举例子,但却收效甚微,最关键的问题就在于他并没有动摇郑渊杰的观念。

在郑渊杰眼中,他凭借着自身的单打独斗就可以活的很滋润,完全没必要去与人谈什么合作。

而林为民一上来,就用商标动摇了他单打独斗的自信,让他明白了仅靠他个人的能力并不能完全解决他可能遇到的麻烦,也让他看到了背靠一颗大树的好处。

因此接下来再谈收入这个切实的问题,郑渊杰就不会再像以前那般从容了。

“如果我跟国文社合作,收入也能达到毓秀的水平?”郑渊杰问出了一个问题。

林为民轻笑了起来,“你未免也太看不起自己了。毓秀只有一部小说,她现在版权开发的也差不多了,她的收入以后只会越来越少。但你不同,在中国文坛,像你这样笔耕不辍的作家少之又少,你的作品数量和知名度决定了你的收入上限将会远远高于毓秀。”

他说到这里,脸上的神色认真起来,看着郑渊杰的眼睛,郑重道:“我希望,可以把你培养成中国文坛第一位亿万富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