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章 好评如潮,一战成名(第2/3页)

7月份,米国的一位重要官员将会访华。

借着林为民此次获奖,两国WJ人员缓和了前一段时间的紧张关系,看起来恢复对话只是时间问题。

“这事可不许往外说。”领队同志叮嘱了一句。

这种信息肯定是高度保密的,不过林为民是此次两国关系缓和的重要推手,所以领队同志对他并未避讳,只是叮嘱一句。

“放心吧,我这人没别的优点,就是嘴严。”

经过长时间的飞行,飞机终于落地首都机场。

下了飞机,跟以往不同,林为民被安排走了特殊通道。

回到家中休息一晚,第二天一早便出现在了发布会现场。

发布会是由出版署组织的,受邀出席发布会的记者有很多,代表的媒体也都是国内的重量级媒体们。

相比以前的载誉归来,林为民此次在米国获奖后的待遇似乎有所不同,这次来参加发布会的记者们都察觉到了这一点。

主持发布会的是出版署的一把手,见到林为民,领导分外热情。

前段时间《世界文学名著文库》刚完成出版,就受到了多位领导的重点表扬,出版署跟着沾了光。

这次林为民又在米国夺得大奖,外人不清楚这里面的内幕,领导心中可是清清楚楚的。

要不然,出版署怎么会搞发布会这种东西呢?

发布会内容无须赘述,冠冕堂皇的介绍与问答,来的记者们也轻车熟路。

当日晚上,《新闻联播》便出现了林为民为国争光并出席发布会的新闻。

翌日开始,国内众多媒体纷纷跟进报道。

《林为民喜获普利策双料奖项》《打破记录,林为民横扫普利策奖》《普利策双奖加持,林为民成亚洲第一人》……

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默契十足的充斥着老百姓的眼球。

米国、普利策奖、林为民……

近一年时间来,这应该是官方第一次大规模的报道关于米国的新闻,而且还是跟我国作家林为民有关,普通的老百姓们倒是并未察觉出什么异常。

现在跟米国的关系不好归不好,但有作家在米国得了奖,这到底是一件好事,但有些具备一定政治敏感性的人却从这些报道中察觉到了一丝不寻常。

众多媒体的跟风报道,引发了国内民众的大量关注和热烈讨论。

这种关注与讨论对于林为民来说,没有任何影响。

发布会结束之后,他便回到了国文社。

出差一个多星期,回到单位,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与程早春进行交接。

具体是怎么交接呢?

很简单,两人把办公室门上的铭牌对调了一下。

办公室还是那间办公室,社长变成了总编,总编变成了社长,再连任四届都没问题。

林为民虽然爱跟程早春开玩笑,但在关键时刻还是很注意照顾老同志的情绪的。

别管他再怎么愿意让自己接班,但到底是身份发生转换了,还是要注意一下。

领导层变动,对于任何一家单位来说,都是大事。

但在国文社,却颇有一种润物细无声之感。

悄无声息的,国文社就换了一番颜色。

林为民正式主持起全社的工作,程早春专注于图书出版业务,老周,嗯,老周还是那个老周,老而弥坚。

接任社长后,主持第一次会议,林为民便在会上提出了对于赵欣的任命,由总编室主任提拔为社长助理。

新官上任三把火,更何况林为民这个储君当了这么多年,甫一上任,威望便不输巅峰时期的老程同志。

当然了,没上任之前,他的威望也不输。

赵欣如愿当上了这个社长助理,喜不自胜。

去年的下半年,为了林为民给她画的饼,赵欣累死累活好不容易将《国文报》和图书销量排行榜的事落实,又等了好几个月的时间,终于如愿以偿。

而且她还是林为民上任之后第一个人事动议,任谁都能看得出来林为民对她的看重,这让赵欣内心对林为民充满了感激。

总编……不,社长实乃慧眼识珠的伯乐啊!

赵欣的心声代表着国文社很大一部分人的心声,在程早春担任社长的这些年当中,国文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要说真正的改变,基本都来自于林为民上任总编之后。

大家都是一个单位的,对于林为民在国文社这些年的发展当中所做的贡献有目共睹,这其中更是有很多像赵欣一样的年轻人,尝到了林为民带给他们的好处。

总编变成了社长,社长换成了总编,在国文社内部没有掀起任何波澜,职工们的工作节奏也一如往常。

唯一能够引起大家讨论兴趣的,大概只有林为民上任后又会有颁布哪些措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