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章 傍着总编大腿发的家(第2/3页)

徐大姐跟大家科普着李光复与林为民的关系,一直说到文华影视的诞生,文华的很多员工大多是这一两个月进来的,对于公司的情况并不熟悉。

“你们以为他为什么上赶着给咱们发福利?公司今年可不分红!这公司成立的时候,他就投了500万元,占了40%的股份,用金融术语说这叫公司估值过千万。

过了没几个月,人家香江的大老板主动来给公司投资,1500万人民币,就要15%股份。

你们算算,这估值涨了多少?”

有人惊叹道:“1500万15%的股份,一个亿,这快涨了十倍了吧?”

大家震惊不已,感叹:“这简直比抢钱都快!”

徐大姐问道:“抢钱?《甲方乙方》一部电影6000万票房,你说这公司值不值一个亿?”

“值啊!太值了!”

“所以说啊,人家这些大老板,可没有一个是傻子,光是精明也不够,还得有魄力。你们想想看,总编一句话,李光复就投了500万,搁你们,有这个魄力吗?”

众人互相看了看,摇了摇头,别说是500万,就是500块大家都得寻思寻思。

经过徐大姐一番科普,大家也算是知道了李光复和林总编以及国文社的渊源。

徐大姐又总结道:“他投资了500万,一年时间就变成了3000多万,公司发展还这么有潜力,人家给咱们送点福利,笼络一下人心,合情合理!”

众人点了点头,这话没毛病。

这些人正聊着天,于东吩咐了小宫,让他拎着李光复送来的福利给好梦送点过去。

小宫带着东西来到好梦公司,只有财务总监彭小林在这里,汪硕和冯晓刚都没在,小宫随口问了两句,才知道原来二人是去闭关了。

一部《甲方乙方》的成功,不仅让汪硕、冯晓刚收获了巨大的名声,也让二人各自赚了40万元。

那天于东带着一皮箱子的现金来给二人送分红,对他们产生的刺激是巨大的。

两人好歹也是见过钱的人,但这么个送钱法,确实很有冲击力。

汪硕和冯晓刚收到分红后,在外浪了几天,然后便闭关筹备起下一部电影。

送完了东西,小宫回到国文社家属楼附近,刚到公司门口,就瞧见几个漂亮的小伙子和姑娘在一个年轻女人的带领下走进了文诚影视。

小宫一眼就认出来了,那几个小姑娘和小伙子正是《花季雨季》的主演们。

《花季雨季》自元旦开始在央视一套播出,不到二十天播放完毕,创下了央视近年以来少有的高收视,广受欢迎。

眼下正在各个地方电视台热播,相比央视的独播,地方电视台们的集中播放才是对一部电视剧最好的宣传。

在中国没有哪一种传播形式比电视剧更具国民性,八十年代以前,广播能做到;八十年代,文学能做到;但在九十年代,只有电视剧能做到。

在央视播出阶段,虽说覆盖面积大,但单一电视台播出,所形成的影响力还是略显单薄。

进入地方电视台播出阶段,这部号称国内第一部青春偶像剧的电视剧才逐渐释放出他的威力。

元旦之后的这些夜晚,随便走进一个中国家庭的家里,只要电视机开着,大概率就是在播放《花季雨季》这部电视剧。

尽管播出的地方电视台有很多,但各地统计的收视率数据依旧不俗,足以看出这部电视剧的受欢迎程度。

经过这段时间的发酵,《花季雨季》的影响力早已不仅局限于校园和学生群体,而是打入了更加广袤的观众群体。

电视剧的热播,第一个受益的就是电视剧的小演员们。

这群小演员绝大多数都是第一次演电视剧,压根谈不上什么名气和演技,但文诚影视和导演赵保刚给予了他们充分的信任和帮助,一部三十集的电视剧足足拍了130天时间,最后呈现的表现效果也是可圈可点。

一个多月时间里,这群小演员的面孔几乎成了国内观众每天打开电视看的时间最长的脸蛋,观众们不仅是记住了他们的脸,也记住了他们的名字。

黄小明、蒋勤勤、曾俐、邓潮、潘粤名……

一部电视剧,捧红了一群明日之星。

第二个受益的,就是文诚影视和国文社了,经济收益就不说了,《花季雨季》的成功也让文诚影视一举成为了国内电视剧制作行业的扛把子,同时也在国文社的版权运营和开发成绩单上写下了光彩的一笔。

第三个受益的,当然就是导演和原著作者。

去年赵保刚导了部《过把瘾》,火遍大江南北,在电视剧圈打响了名气;今年他又导了这部更火的《花季雨季》,名气更胜从前,可以说是炙手可热。

毓秀这个作者就更不用说了,自从92年布老虎丛书启动,《花季雨季》入选第一批丛书,她的命运就被彻底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