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对上了,全对上了(第2/2页)

这一次国文社启动了版权运营机制,成立天天畅听录制广播连续剧,林为民贡献出了自己这部旧作作为试验品。

《悬崖》出版十余年,小说、电台播讲、电视剧读者们都见识过了,名气很大,现在拿来尝试广播连续剧,恰好可以用来试探听众们的反应。

小说和电视剧的受众与电台的听众有一定程度的重合,但范围应该不算大,如果《悬崖》的广播连续剧能够取得不错的收听成绩,那么就足以证明这个路子可以走的通,接下来便可以大步流星的快速迈进。

车上的时间显示在12:30,《长篇联播》节目正式开始播出。

“kuchikuchi”,车载收音机里传来火车行驶在铁轨上的声音,其中还夹杂着车体破风的呼啸声,瞬间便让人联想到一趟行驶在冰天雪地之中的列车。

紧接着是细碎的说话声,声音不大,但很杂,一耳朵便能听出这是在火车上。

而后,一个清朗的男声朗读着:“据悉,国民政府内部混乱不堪,派系斗争此起彼伏,一直主张和平的……”

男声很明显是在读报,讲述的内容立刻让听众们意识到这是在抗日战争时期。

朗读完报纸的内容,清朗男声义愤填膺的怒骂政府和政客的软弱无能,“卖国贼!”

他似乎看到了对面座位上人异样的眼神,问道:“怎么?先生,我说的不对吗?这个***就跟那个假皇帝一样,都是卖国贼!”

“您不是满洲国人吧?”

对面的声音响起,是一个中年男声,低沉而富有磁性,令人印象深刻。

林为民立刻意识到,这就是主角周乙的声音。

“我是中国人,不过我在香江生活。满洲国,真可笑!”

清朗男声语气不屑,他抖了抖报纸,似乎说了这一句就继续看报纸去了。

……

广播里的声音清晰的在车内扩散,林为民闭着眼睛,听着广播里的人物对话和音效,并不做特意的想象,但还是能够感受到身临其境。

第一集播讲,出现的人物超过10个,每一个声音都各有不同,让听众可以清晰的判断出每个角色的身份和性格。

音效和人物配音的质量都比传统小说播讲要高不少,最关键的是,因为有各种环境音的配合,听众在收听过程中很容易沉浸其中。

而且为了让听众更好的沉浸其中,《悬崖》的广播剧中极大的减少了传统小说播讲的旁白,而是全部由人物对白和各种环境音、媒体音起到故事推进的作用。

除了没有画面,广播里所呈现出来的《悬崖》与电视剧几乎没有太大的感官差别,甚至因为声音这一单一的传播渠道,反而更多了几分谍战作品应该有的悬疑气氛。

这个发现算是意外之喜!

总体而言,《悬崖》广播连续剧的效果要远胜当年的小说播讲。

《长篇联播》节目每天12点半播出,时长30分钟,傍晚还有重播。

时间一晃便到了结尾,播讲内容结束后,很多听众以为今天的内容就到此结束了,没想到主角周乙的声音再次响起。

“根据林为民同名小说改编,全新广播连续剧《悬崖》正式登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长篇连播》节目,每天12点30分准时为您播出。

同时,《悬崖》广播连续剧磁带已发行,燕京地区听众可到当地新华书店选购,其他省市听众可联系当地邮局……”

林为民听着广播中的声音,脸上露出几分笑容。

广播连续剧白给你们电台播了,我打个广告不过分吧?

天天畅听成立两个多月时间,又请来了叶永梅这个广播界的资深专业人士帮忙,精心打磨出《悬崖》这部广播连续剧。

光是配音演员就找了八个人,有人艺的演员,也有电影学院、广播学院的学生,还有燕影厂的配音演员,这活相当于赚外快,大家都愿意干。

当然了,天天畅听的钱也没少花,一部广播连续剧光是人工成本就超过了3000元,另外还有租借录音棚的费用、发行磁带的费用……

第一部广播连续剧,天天畅听便扔进去了近2万块钱。

广播连续剧的媒体播放交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独家播出,录制出来的1000套磁带则摆进了燕京地区各大新华书店音像门市部、音像专柜的柜台上。

一套《悬崖》的广播连续剧共8盒,单盒磁带定价4元,整套专辑32元。

这个时候一盒音乐磁带可以卖到10~12元,有的进口磁带甚至可以卖到25元一盒,跟音乐磁带的价格相比,《悬崖》广播连续剧磁带的定价可谓良心到家。

而天天畅听定下了这个定价,也是综合考虑成本与传播的关系。

现在,广播连续剧已经播出,就看效果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