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它凭什么啊?(第2/3页)

这种激进的批评声当然只是少数,而且很快就被人所批驳。

原因很简单,布老虎丛书第一批三部作品,《废都》《苦界》《花季雨季》。

《废都》讲述的是一个虚构的城市,西京的文化名人庄之蝶与三个女人的情感纠葛,期间参杂了各种文化界狗屁倒灶的事。

很多人只看到了其中的X,却没看到贾平娃在其中对文化界和文人的批判,在支持贾平娃和《废都》的人群当中,有人将这部小说称之为“当代《金瓶梅》”,这个评价自然是夸张的,但也侧面反应了《废都》的内涵绝不仅仅只是X而已。

《苦界》的故事讲的是因为一场劫机事故,开启了援外中国医生扑朔离奇的杀手传奇。

整部作品通俗性极强,非洲风情、广袤自然、恐B组织、雇Y兵、杀手,各种紧张刺激的元素汇聚到一起,让《苦界》的可读性非常高。

《花季雨季》讲述的则是少男少女的青春成长,风格清新自然。

三部小说,三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充分展示了布老虎丛书选书的多样性,也展示了当代文学的多姿多彩。

不提那些因为《废都》而产生的批评声音,布老虎丛书这种开放包容的姿态,是赢得了文学界很多人的赞誉的。

而且很多人批评《废都》的销量全靠X,有人也对此提出了质疑。

因为跟它同时出版的《苦界》和《花季雨季》也同样取得了不俗的销量。

30万册、50万册,分别是《苦界》和《花季雨季》一个月时间内创造的销量。

这两部小说总没有什么X描写吧?洪锋好歹还有点名气,毓秀可是个纯纯的新人作家,而且还只是个学生。

在没有作品积累、没有名气的前提下,作品爆卖30万册、50万册,这怎么解释?

毫无疑问,唯一的解释就是背靠大树好乘凉。

有着国文社重金投入的宣传攻势,再加上强大的发行渠道,才造就了三部小说销量齐飞的美好画面。

后世春风文艺出版社花重金策划宣传布老虎丛书,引来了无数读者的关注和追捧,为了收回成本,丛书单册定价高达9.6元,这可是93、94年的9.6元,可即便是这样,照样也有几十万、上百万读者买单。

国文社不会干这种涸泽而渔的事,小说单册定价只有6元,略高于市场行情的定价也只是为了摊铺巨额的宣传成本而已。

一个月时间,三部小说累计销量已经达到了180万册,总码洋1080万。

布老虎丛书的第一炮响彻中国文坛,也为国文社带来了巨大的关注和利益。

前期包括稿酬、宣传、印刷投入的超过500万资金,仅仅在一个月之内便回本,接下来的日子里,布老虎丛书每多卖一本,就代表着有8毛钱进入国文社的利润表。

这就是个金矿啊!

以布老虎丛书第一批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潜力,哪怕后续作品表现乏力,这也百分之百是一套畅销数千万册的丛书啊!

一套丛书几千万的利润,国内的出版界同行们馋的哈喇子都要下来了。

比国内的出版社更馋的,是国内的作家们。

别看有的人批判贾平娃批判的比谁都凶,可没有几个人是不羡慕贾平娃的。

一个月进账60万块,肉眼可见的未来几年里,进账几百万也是轻轻松松的事。

搁谁谁不羡慕?

别说是贾平娃了,就是洪锋和毓秀两人也足够他们羡慕的了,一个月二三十万啊!

所以,尽管布老虎丛书上市后的这一个月,舆论波澜起伏,但并不影响编辑组的收稿。

也不对,准确点说,是影响大了。

本来这个月布老虎丛书编辑组是应该集中精力解决积攒的第二批书稿的,但因为《废都》等几部作品的上市爆火。

短短半个月之内,全国各地的书稿如同雪花一般朝编辑组飞来。

461部!

这就是布老虎丛书编辑组如今的积稿数量。

忙不过来,根本忙不过来。

这一个月时间里,编辑组十二个老中青编辑,没白天、没黑夜的审稿,也不过审完了118部小说的书稿。

这帮人刚把上个月的积稿审完,转头望着堆积如山的新书稿,不禁陷入了绝望。

“领导,加人吧!再不加人就要死人了!”高贤骏对林为民哀求道。

这不仅是编辑组编辑们的呼声,也是高贤骏的呼声,他好歹也是编辑组副组长,审稿职责是跑不了的,再这样下去,他真怕自己哪天猝死,又或者是编辑组哪个老同志驾鹤西游。

面对广大群众的呼声,林为民是有点为难的,他当然了解编辑组面对的困难,但问题是布老虎丛书如今十二名编辑,规模甚至超过了很多编辑室,再往里调人,就要影响其他编辑室的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