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你不拿,我怎么拿?(第2/3页)

不能总让出版社吃肉喝汤,咱们码字的闻味儿啊!

林老师高瞻远瞩,为了广大文坛同业能有强劲的创作动力,可谓煞费苦心。

最关键的是,这几年图书价格越来越贵了,林老师的作品也得卖啊!

不能总拿那点微薄的稿费,也得和国际接轨才对。

但林老师,德高望重,德艺双馨,能主动提要版税的事吗?

不能,那不是拜金主义吗?

所以啊,硕子就成了最合适的人选。

雪健老师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你不拿,我怎么拿?我不拿,耿专员怎么拿?耿专员不拿,你我怎么进步啊?”

为了林老师能拿着属于自己的那份利益,这版税,硕子必须拿!

这话林老师说的,耶稣来了也拦不住!

数日后,在第二期《当代》上市发售后,《白鹿原》肆虐的余威仍在继续,一个多月的时间远远不能消化这部小说带给中国文坛和读者们的震撼。

程早春催着林为民乘势给《白鹿原》办作品研讨会以壮声势,林为民无奈只能让编辑部开始四下联系各路文坛前辈和评论家们。

“哎呦!《尘埃落定》年前刚来燕京办完研讨会,《白鹿原》又要来,真是不让人活了!”

办公室内柳荫打了几个电话就开始放歪话。

祝昌盛调侃道:“你这个话要是让别的刊物的同行听到得气个半死。人家的刊物一年也不见得能出个值得举办研讨会的作品,我们刊物这两个月连着举办研讨会,你还不知足,这叫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

作品研讨会不是需要达到什么硬性条件才能举办的活动,但通常都是有一些潜规则的,比如,要举办研讨会的作品至少得是引起了广泛谈论的作品吧?至少得是受到广大读者欢迎的吧?

这些潜在的软规则看似不起眼,实则卡掉了99%刊物发表作品举办这类研讨会的机会。

作品知名度、影响力不够的,刊物或者作者本人硬要举办,不说人家捧不捧场,关键这事遭人耻笑,说出去丢人啊!

当然了,这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你等到两千年以后,阿猫阿狗发个小说都能举办个作品研讨会,这玩意也就不是稀罕事了。

《当代》编辑部十二月为了《尘埃落定》刚刚举办过一次作品研讨会,这才二月份,又要再次举办作品研讨会,这次是为了《白鹿原》,在评论界和国内文坛引发了很大的讨论。

不同于地区性刊物举行的那些小规模的作品研讨会,像《当代》这种全国数一数二的刊物,要给《白鹿原》这种级别的作品举办作品研讨会,规格自然也是国内顶级的。

两场作品研讨会举办的间隔时间如此之短,却没有任何人提出疑义,反而有一群前辈、专家响应《当代》。

《当代》编辑部甚至接到了一些人的电话,主动要求参加这次的作品研讨会。

这就是作品能够服众的好处。

在《当代》编辑部筹备着《白鹿原》的作品研讨会时,远在西安的程忠实却倍感苦恼。

《白鹿原》发表这一个多月,程忠实如在梦中。

写完了《白鹿原》,无事一身轻,过年前后他回到了西安的家,结束了苦行僧一般的创作生活,打算好好歇一段时间。

紧接着,《白鹿原》发表在《当代》,好评如潮。

他家里先是被XA市文协的各路朋友围攻,然后是省文协的人,再然后是各路记者、读者,人群汹汹,让习惯了清苦生活和无人问津的他很不适应。

他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六年磨一剑的这部人生中第一部长篇小说竟会受到如此欢迎。

“家里待不下去了,还是回乡下吧!”

年后的一天,送走了家里最后一位客人,已经是晚上七点多了,程忠实对妻子说道。

第二天一早,夫妻俩收拾了包袱细软,就准备动身去乡下躲躲清静,没想到这时《当代》的电话打了过来。

“老程啊,下周举行《白鹿原》的作品研讨会,你抓紧时间进京!”

林为民的一句话让程忠实猝不及防,等他听林为民介绍完这次作品研讨会的阵容时,更是欣喜若狂。

写书这么多年,他的作品不是没举办过研讨会,但由《当代》这样的大刊,以如此高的规格举行,这还是第一次。

程忠实真有一种“老夫聊发少年狂”之感,当下回到家中,将妻子拎着的行李都卸下来,兴奋道:“不回老家了!去燕京!”

“去燕京?干什么?”妻子问道。

“《当代》要给《白鹿原》开作品研讨会,让我去燕京!”程忠实说着就有点激动。

妻子先是激动,高兴了一会儿,又有几分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