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别人口中的林为民(第2/3页)

为民随口给大家讲了个他从电影中得到的灵感,唐老师让他写成小说,过了没几天,那篇小说就出炉了,这篇小说获得了第二年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姜子隆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对了,还有一件事是他的写作效率。你可能不知道,他认真下来写作的效率是非常夸张的。《霸王别姬》这部小说在你们米国出版了,你应该知道吧?”

“知道,我看过。”

“当年为民刚到《当代》编辑部工作,过年的时候一个人憋在宿舍,来了灵感,花了一个星期时间就写完了这部小说。”

“一个星期?”

克里斯蒂安·萨蒙讶异的望着姜子隆,英文版的《霸王别姬》他早已看过,篇幅至少应该有十万个单词,怎么可能用一个星期写完?

“很夸张对吧?很多人初听都不相信,我也是个作家,全力创作的话,通常一天四五千字就已经非常多了,可他一天最多可以写两万字。你说说,这难道不是天赋吗?”

克里斯蒂安·萨蒙点了点头,如果姜子隆所说的是真的,那确实算是个天分,而且是很强的天赋。

对于正常人来说,哪怕是一天抄写两万字都是个非常大的工作量,更何况是言之有物的写出两万字来呢?

克里斯蒂安·萨蒙的脑海中不禁回想起《霸王别姬》的内容,这样一部精彩绝伦的小说,真的是花一个星期时间写出来的?

不可思议!

“其实也不光是创作的效率,包括在创作的广度和多面性上,我认为为民也是个极具天分的作家。

你对于近些年国内的文坛发展并不了解,我简单点说,我们这一代作家的创作几乎都是围绕着我们自身在前些年的经历。

那些年的经历就好像是个羊圈,给我们提供了资本和养分,也把我们圈在了一个舒适圈里,脱离了这个圈子,有些人连小说都不会写了。

但为民不一样,他从来不会局限某个狭隘的领域里面,总是能够发掘出值得表达的内容。在这一点上,我非常佩服他。”

克里斯蒂安·萨蒙想到自己看过的那几部小说,林为民在米国出版的那几部小说风格确实很不一样,似乎每一部都在打破常规,而且写的都非常好,总是能打动人心。

在创作这个话题上聊了很长时间,克里斯蒂安·萨蒙又把话题转向了另一面。

“在你的眼里,你觉得林为民是个怎么样的人?”

“这个范围太大了,不太好说啊!”

“没关系,想到什么都可以说。”

姜子隆沉吟了好一会儿,开口道:“为民在我们这班同学里年纪是最小的,但却是最值得信赖的朋友,是可以托妻献子的朋友。”

一旁的翻译针对“托妻献子”这个词斟酌了好一会儿才说出口,克里斯蒂安·萨蒙听完不太理解。

“我给你讲个例子你就明白了,我们在文研所里有位同学叫郭育稻,当时他才四十出头……”

姜子隆把郭育稻的例子讲给克里斯蒂安·萨蒙,他感慨着点了点头,理解了姜子隆要表达的意思。

“有这样一位朋友,确实是一件让人心安的事!”

克里斯蒂安·萨蒙也把理查德·耶茨的事说了出来。

姜子隆脸上露出轻松的笑容,“是为民能干得出来的事,很符合他的风格。谁不想要这样的朋友呢?”

克里斯蒂安·萨蒙赞同的点了点头。

不知不觉间,访问已经进行了半天时间,克里斯蒂安·萨蒙问出了他心中一直纠结的问题。

“我想请你谈谈林身上的缺点。我跟好几个人都聊过,大家谈到的总是他身上的那些闪光点,却鲜少提及他的缺点,这显得很不真实!”

姜子隆认真的思考着这个问题,克里斯蒂安·萨蒙静待他的回答。

过了好半天,姜子隆说道:“为民身上的缺点当然是有点,只是……不太好说啊!”

“有什么不好说的?你们作为朋友,也有提醒他的义务。”

姜子隆迟疑着道:“这个……涉及到隐私!”

听他这么一说,克里斯蒂安·萨蒙更好奇了,姜子隆这么慎重,肯定是非常私人的事情。

“我可以承诺不把这个写进访谈里!”

克里斯蒂安·萨蒙很懂行,一句话就打消了姜子隆的顾虑,显然以前没少干这种事。

姜子隆没有了心理负担,才说道:“他这个人吧,在感情方面比较迟钝,用迟钝都不太合适,有点像石头。”

克里斯蒂安·萨蒙的八卦心理被彻底调动起来,“能举个例子谈谈吗?”

“我说了你可不能登出来,更不能随便传啊!”

我一个外国记者,你还怕我传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