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朴实无华的爱好(第2/3页)

永璂贝勒府从林为民买来已经好几年时间了,陶慧敏光知道他买来了这么一处府邸,可什么样子却从来没有见过。

这次林为民把她带到已经进入改建尾声的贝勒府,里里外外走了一遍,一上午的时间在不知不觉间就过去了。

陶慧敏逛完贝勒府有些晕头转向,当初林为民买这里的时候,除了大并没有太多的感受。

可如今花了上百万重新整修和改建之后,这里恢复了往日的煊赫,让陶慧敏心中忍不住生出惊叹。

逛了一上午,陶慧敏和林为民站在府中的正中心,五间北房前后出廊,气势宏伟壮观。

“你买这么大的宅子有什么用啊?”陶慧敏这句话在心里憋了一上午,到现在终于没忍住问了出来。

林为民老神在在,不慌不忙的说道:“建国这么些年,这样的府邸往外公开售卖的屈指可数,我这不是见猎心喜嘛!”

他又说道:“这么大的地方,咱们俩住是肯定住不过来了,我打算把我那些收藏都给搬过来。这么大的地方,再多的东西也够装的了。”

从买到改,按照人民币来算,这座贝勒府少说花进去了二百万,现在好不容易都修完了,却用来装东西,陶慧敏很难理解林为民的脑回路。

有心想骂他一句败家,可想想丈夫的收入,又张不开嘴。

他不爱抽烟、不爱喝酒,平时就爱看个书、收藏点古玩字画,家里那么多东西确实没地方放,好好的宅子因为那些东西的存在也变得挤挤插插,倒不如都放在这里。

算了,算了,就这么一点朴实无华的兴趣爱好,由他折腾去吧!

中午吃过晚饭,林为民和陶慧敏前往燕京医院,前几天万先生因为多日情绪不佳,导致身体不适进了医院。

经过几天的住院修养,万先生的气色好了许多,见到林为民来高兴的和他说话。

林为民见万先生病床旁的床头柜上还放着纸和笔,道:“身体不好要多休息,写东西什么时候不能写?”

万先生摆摆手,“唉,不是我自己要写的东西,都是人情。”

一旁的万芳解释了原因。

万先生的老家在湖北潜江,去年撤县建市,今年潜江市搞了个“万家宝著作陈列馆”,十一就要落成开馆,市里面邀请万先生回乡参加落成典礼。

如果是别的地方的邀请,万先生可能会直截了当的拒绝。

可这偏偏是家乡来的邀请,他总不好一口回绝。可他身在病中,不能返乡,决定托妻子黎玉茹和女儿万芳代他前往故乡一行。

万先生打算写一篇歌颂家乡的散文,让黎玉茹到时候带回家乡。

“岁数越大,心里记挂的东西越多,越留恋这个世界。”万先生语气复杂的感叹道。

林为民安慰了他几句,又聊了一会儿,便离开了医院。

回到家门口,就看到郑国等在这里。

“你怎么有空过来了?”林为民边问着,边打开了院门。

郑国跟着林为民夫妻进了院子,“当然是有正事找你。”

进了屋子,陶慧敏要给郑国沏壶茶,郑国道:“不用了,我说几句话就走。”

他转头对林为民道:“我们基金会的第一批希望小学已经建成,基金会打算十一搞个仪式,想邀请你去宁夏西海固走一趟,好好宣传宣传!”

“我就不去了,你们基金会的人自己去就行了呗!”林为民道。

郑国又道:“不行啊,你得去,你不去记者们写什么?”

林为民无奈道:“我又不是明星,有什么值得写的。”

“那也总好过不去。为民,你是不知道,基金会现在的情况不容乐观啊!”

林为民听着郑国的口气蹙起了眉头,“什么意思?”

去年年末基金会刚刚成立,有着ZY的大力支持,有着林为民豪掷千万米刀的义举所引起的轰动,引起了国内新闻媒体的大规模报道,民众争相捐款。

当时基金会的同事们还乐观的估计,今年这一年时间基金会至少能募捐两三千万的资金。

实际上,大家还是乐观的估计了现如今在国内做慈善的难度。

这大半年的时间下来,除了最开始因为媒体汹涌如潮的报道引发了一波民间的捐款潮之外,基金会后续所收到的捐助款项并不多,半年多时间堪堪达到1100万。

照现在的形势看,如果明年基金会的募捐资金提升不上来,基金会就会步入吃老本的境地。

今年以来,基金会奔赴全国的各偏远山区和贫困地区进行考察,陆陆续续启动了五批次120所希望小学的建设工作。

半年多时间,光是希望小学的建设资金就已经花出去了八九百万,这还没算上基金会的运营成本和后续这些希望小学的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