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达科塔(第2/3页)

百年以来,入住达科塔公寓的人,无一不是米国文化界耳熟能详的人物。

林为民穿越前曾经听过一段时间约翰·列侬的歌,对于这位被枪杀的传奇巨星产生了好奇,便在网上搜索了一些资料,其中就有关于达科塔公寓的介绍。

1980年12月8日,约翰·列侬在达科塔公寓门前身中四枪,倒在了血泊当中,英年早逝。

林为民下意识的朝公寓入口处的地上看了看,又抬头看向公寓。

从外表看,公寓是正方形的,高山墙、尖屋顶和天窗的建筑风格带着德国北部复兴时期的色彩,明明只有十层楼,却气势恢宏。

熟知达科塔公寓的历史,林为民心中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林,我们还是先进公寓吧,等有时间了,你再好好参观了解这栋公寓的历史。”

阿瑟·米勒很满意林为民的反应,他费尽了心机,花费不菲,不就是为了林为民现在这个反应吗?

在公寓保安惊奇又诧异的眼神中,阿瑟·米勒夫妻带着林为民走进了公寓楼。

阿瑟·米勒给林为民安排的房子在7楼,他们上了电梯,阿瑟·米勒介绍道:“我替你租的这套房子的房主叫雷克斯·里德,是演员,也是制片人。这两年他住在比弗利山庄,所以这处房子就空了下来。这次为了迎接你的到来,我特地托朋友和他沟通租下了这里。”

阿瑟·米勒的介绍中带着隐隐的炫耀和邀功,林为民想也知道,他为了给自己安排这处公寓肯定花了不少心思。

“价格不便宜吧?”林为民问道。

老米同志这么有诚意,林为民不能让人家憋着。

林老师装逼如风,太理解这种感受了。

“两万米刀一个月!”

林为民听到这个价格并未感到惊讶,作为纽约数得着的豪华公寓,这个价格配得上达科塔公寓。

而且自己是短租,价格肯定要贵一些。

七十年代,米国房价经历了一波大牛市,以复合增长率11%的水平连续增长了6年时间,到八十年代才稍有回落,但仍然是稳中有升。

纽约市最为米国的经济、金融、文化中心,房价更是居高不下。

早在三年前,纽约市的房屋均价就已经突破了9000米刀每平米,如达科塔公寓这种顶级豪华公寓,售价更是在三万米刀以上,而且是有价无市。

阿瑟·米勒直接告诉了林为民公寓的租住价格,然后说道:“林,别有压力。这个租金公司会付的,《触不可及》去年为我们赚了四百万米刀的利润。”

阿瑟·米勒说的利润指的是他和林为民共同收获的分成,而阿瑟·米勒因为身兼投资、制作、运营三重身份,在《触不可及》这部话剧上赚的是最多的,他获得的票房分成超过三百万米刀。

一部话剧、一年时间,为阿瑟·米勒赚了三百万米刀。

花两万美刀给林为民租个公寓,贵吗?

贵个屁!

老米同志觉得简直太值了!

尤其是,林为民手上尚有他看好的几部话剧没引进呢!

不跟林为民“沟通”好,怎么把那几部话剧拿到手?

他可是知道,在百老汇有不少演出公司和运营公司都想知道《触不可及》宣传海报上的那个“Lin”是谁。

林为民在阿瑟·米勒说完之后点了点头,脸上带着真诚的笑容,眼神中满是感谢,阿瑟·米勒很满意林为民的反应。

打开公寓的入户门,入目是纯净的白色,挑空极高,目测超过了四米。

公寓的结构两面通透,地上铺着古典花纹的地毯,偶尔在空间拐角处点缀着一处极具艺术气息的雕像,整洁素雅,充满了法式风情。

公寓客厅有大片落地窗,东面便是绿树成荫的中央公园,一眼望过去,辽阔宁静,眼目愉悦。

看完了房子,林为民满意之极。

燕京的四合院他住着很舒服,但偶尔住住法式风情的豪华公寓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阿瑟·米勒又对林为民说道:“林,住的房子就是这样。出行方面,我给你安排了一辆车……”

“米勒先生,车就不需要了。我没有米国的驾照,时间太短,办理也不值当,给我弄一辆自行车就可以了。”

“没关系,我已经给你安排好了司机。还记得刚才那个小伙子吗?他叫黄,也是中国人,父亲一辈来到米国,现在是百老汇的演员,被我临时拉来给你当两个月司机。我答应了他,之后会给他安排个角色!”

阿瑟·米勒说完调皮的向林为民眨了眨眼睛。

这不叫拉壮丁,我们这是为了艺术。

林为民心里补了一句:那小伙子,他还得谢谢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