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我死不瞑目(第2/3页)

《女医传》接近十一月份开机,拍摄周期跨越整个燕京的冬季,确实不容易。

“剧本我有信心,制作班底也很好,播放的平台又是央视和无线台,效果肯定不会差的,你放心好了!”

“会有《阿信》的效果好吗?”陶慧敏抬头望向林为民。

几个月前,《阿信的故事》刚刚在央视播完,这部泥轰电视剧前年在泥轰国内播出的时候就创造了历史性的收视记录。

去年到今年,又陆续在东亚各个国家和地区播出,同样收获了极高的收视率和评价,引发了强烈的轰动,国内播出也是如此。

林为民犹豫了一下,“这个可不好说!”

这个年代,国内的电视剧产量少,但凡是质量过得去的电视剧都会引发不小的反响。

但如同《阿信》这种现象级的电视剧,有时候不光是靠电视剧本身的质量来决定的。

后世的《大明王朝1566》电视剧经不经典?

堪称国内古装历史剧的天花板,被无数观众奉为神剧。

可刚当年开播时收视率不及0.5%,电视台连播完的机会都不给,直接下档。

主导制作这部剧的湖南卫视更是从此之后再也不跟触碰历史正剧这个电视剧领域。

当然了,这种情况属于特例。

陶慧敏微微有些失望。

林为民接着说道:“判断一部电视剧能够取得的成绩,我们是没办法估计它所能创造的上限的,因为那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但下限可以保证,这部电视剧的成绩肯定不会比《风声》差。”

《风声》上个月才播完,有着原著小说和《潜伏》、《悬崖》这两部同类型电视剧的加持,一经播出便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如今刚刚播完没几天时间,引发的舆论热潮仍有余威。

陶慧敏闻言立刻又欢喜了起来。

……

燕京,西八里庄。

燕京电视制片厂从燕京电视台分出来,在这里租了几间平房。

晚上没事,冯晓刚和郑小龙这俩大龄单身男青年也不回家,吃完饭,在单位侃大山等着《便衣警察》播出,他们想看看电视剧的播放效果。

冯晓刚窝在椅子上,嗑着瓜子,眼睛盯着电视,有些遗憾的说道:“我们这部电视剧跟在《风声》后面可太吃亏了!”

郑小龙手里同样抓着一把瓜子,神态放松。

“这个可没办法,谁让厂里当时慢了一步呢。”他看着电视上的画面,感叹道:“当时我要是早去两天,《风声》就是我们拍了。”

感叹完,他又说道:“其实我们这部电视剧已经拍的很好了,有些东西是天生的底子。

《风声》是林老师的原著,任豪导演也是林老师的老熟人,之前的《潜伏》、《悬崖》都拍的不错,这次更上一层楼。

我们这还是第一次尝试这一类题材的电视剧,能有现在这个水平已经很好了。”

冯晓刚将一堆瓜子皮扔进桌上的烟灰缸里,“这倒是。也不知道是不是去《女医传》剧组看过的原因,总感觉我们的电视剧差点意思。”

“我也是差不多的感觉,我们的制作水平还是有点低了。”

“真想试试拍《女医传》那种大制作是什么感觉啊!”冯晓刚满脸畅想的神色。

郑小龙调侃道:“那你去求林老师帮帮忙,把你塞进剧组体验体验。”

“我就是随口说说!”

冯晓刚意识到自己说错话,连忙改口。

他才刚进燕制,饭碗还没捧稳呢,可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

“下一部电视剧我们真拍《凯旋在子夜》啊?”冯晓刚问道。

“嗯,基本定了。”郑小龙点头道。

冯晓刚有点犯愁道:“真拍啊?那可就得跑深山老林了!”

郑小龙苦笑道:“没办法,好剧本太少了。你要是能把林老师的小说给弄来,我跟领导建议,让你当导演。”

燕京电视制片厂说起来挺好听,是国内第一家电视剧专业制作单位,但只有单位里的人才知道,大家伙的日子过的有多苦。

这年头好人谁拍电视剧啊!

看看单位的条件就知道了,连办公地点都是租的,全单位只有30个人,一架摄像机,都不能说是条件简陋了。

什么燕影厂、沪影厂、西影厂、长影厂,职工动辄上千号人,一年的制片量少说也十部、八部电影,燕制跟这帮大哥一比,跟要饭的差不多。

光是一个剧本,就把燕制给难为的死死的。

现在那些个作家,一听是要改编成电影,屁颠儿屁颠儿的送上门去。

可一听说是改编成电视剧,一个个都拿上乔儿了,“我这小说的风格,不太适合电视剧。”

这话听着多他么气人,你一个长篇小说,改成电视剧不合适,改成电影就合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