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第2/3页)

嵇无用一脸自责,“张承天被抢走的时候,二丫被人迷晕了。”

陆时秋叹了口气,这孩子有些贪嘴。谁给她吃的,她就听对方的话,也不怪嵇无用看不住她。

公孙竹上前把路遇劫匪的事情说了一遍。

蒙面劫匪选的地点非常好,荒野之中,没一处人家。而且他们显然是有备而来,人数,刀剑,马匹准备得都很充份。

公孙竹低叹,“原来张承天还有二十个护卫一直在暗中保护他。那些人身手非常好,可是对方足有两百多人,那些人也不是歹徒的对手,已经全部丧命。”

嵇无用猜测,“可能是张府派来的护卫吧。估计是张家人担心先生不高兴,所以一直隐在暗处保护他。”

这个猜测倒不是不可能,但是陆时秋还有疑惑。

囡囡替陆时秋问,“都是些什么人?为什么要抓张承天呢?”

据她所知,张家只有太康伯一人有爵位,其他人连虚职都没有。抓张承天干什么。

公孙竹也正纳闷呢,“我们也不知道。但是他们好像没有要我们命的意思。难不成是想勒索?”

囡囡看了他一眼,“那为什么要张承天呢?”她指着严仲文,“要勒索应该找他更合适吧?”

严家才是这里最有钱的人家。其他人家中都是当官的。有权不假,但是家里的现银肯定比不上做生意的严家。

公孙竹想了想,“或许是随便抓的呢?”

囡囡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脑子里突然想到了刘慎。当初刘慎看张承天的目光似乎带了几分深意。而且刘慎太淡定了。

正常人看到张承天这样贵重的皇亲国戚,多少都会有点惊讶。可是刘慎没有。他从头到尾都很淡定。好像他一早就认识张承天似的。

不过这些只是怀疑,囡囡没有证据。

倒是陆时秋突然想起他来前张承天给他的那封信。

陆时秋立刻丢下这些人,往自己房间跑。

他把信放在书房的柜子里。这信是仁安皇后写的,后面还有戳。

三年来,他一直没打开过。

张承天当初说过,如果他一直平安无事,这信就要收回去,可奇怪的是,张承天走的时候,居然把这信忘了,而他也没想起来。

现在想来,仁安皇后似乎早有预料。或许她信里有什么好法子也不一定。

只是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信里居然只写着七个字“张承天是皇太孙”,信上盖着玉玺的印章。

皇太孙?张承天居然是皇太孙?

陆时秋突然想起来,囡囡之前对张承天的身份有过存疑。可他当时觉得女儿疑神疑鬼。

现在看来,不是囡囡疑心病,分明是他眼瞎。最可气的是他还给他找理由。不过这些也就罢了。

他比较关心的是天皇女皇为何让皇太孙拜在他门下?宫里有那么多大儒,每个都有几十年的教书经验。他当时只是个状元罢了。他何德何能让他们如此看中?

当然理由为何,他是没机会知道了。毕竟天皇不可能告诉他。

他生气的是,让他当先生也行,毕竟他确实有点本事。可是他们却要隐瞒张承天的身份。

他们隐藏身份的目的是为了让张承天成长。理由很简单,如果他一早就知道张承天身份,他必定会有所顾忌。不敢打骂,不敢随意训斥。

听说大儒在宫里教书,哪怕皇太孙有错,挨罚的也只会是那些伴读,没人敢打皇太孙。否则等他登基,那些大儒就要遭殃了。

而他不知道身份,就没有这些顾忌。

张承天也能听到民间的声音。

原本这主意挺好。

可是陆时秋一想到自己讽刺过张承天,让他别那么高傲,他真的觉得这主意糟糕透顶。

如果张承天没出事,他可能还要为自己教得了张承天而兴奋。毕竟张承天一登基,他就成了帝师。

普天之下能成为帝师的先生也不过寥寥无几。可他居然有幸成了。

将来他再也不愁没人拜他为师。大把大把的银子等着他赚。甚至那些家长会想着法儿见他一面,让他们的孩子拜他为师。

可是现在张承天出事了。他现在感觉不到荣幸。

只有冷颤,一重接一重的冷颤。

皇太孙是奉元帝唯一的儿子。

这意味道着,要是皇太孙出了事,皇位就要落到信王党手里。而女皇和信王党有不共戴天之仇。

张承天的命关系女皇娘家的荣辱。也关系他们陆家的生死。

陆时秋现在已经没有闲心骂天皇坑人。他甚至都顾不上生气,第一个念头就是赶紧把人救回来。

没错,救回来。哪怕不惜代价也要把人找到。

陆时秋敲醒四乙,“快给我找张承天的下落。”

【两万两】

“没问题,赶紧找。”陆时秋想也不想就道。

四乙发了个地址,陆时秋却没急着出去,而是直接从系统商城买了武林高手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