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第2/4页)

四人到了林家,这院子不大,院子里正晒着豆子。

进去后,屋里很简陋,却很整洁。

林姑娘给两人泡茶,“贵客登门,家里只有些茶叶沫子,怠慢了。”

陆时秋捧起茶盏,示意她坐下,“你还这么小,就出来谋生了?”

林姑娘摊了摊手,“总不能坐吃山空。好在我早些年跟厨娘学会点豆腐的手艺,混碗饭吃罢了。”

陆时秋来前,已经街上的那些人说过这姑娘的往事。

去年秋天,跟她订亲的未婚夫李公子因为流连青楼,这姑娘便闹上门退了婚。

退婚退得潇洒,但是却没再定亲。

这姑娘没有丰厚的嫁妆,大户人家看不上她,她又不肯低嫁,就这么高不成低不就。

前段时间,得知陆时秋要收弟子,她带着丫鬟去参加。

陆时秋啜了一口茶说明来意。

林姑娘有些郝然,“我这……囊中羞涩。”

丫鬟抢话道,“小姐,豆腐店交给我打理,你只管去读书。小翠一定能供得起小姐的。”

这丫鬟是林姑娘奶娘的女儿。奶娘得病后,两人相依为命。这也是为什么林家那么多下人,她却只留了这丫鬟在身边的缘故。

陆时秋笑道,“也不必如此。我看中你的资质,束脩可以赊欠。待你什么时候出人投地,再还我也不迟。”

一个月五两束脩,这个坚决不能免。再是姑娘家,也不是他闺女,不能惯这毛病。更何况,人对轻易得到的东西往往都不会珍惜。

林姑娘和丫鬟对视一眼,“真的?”

原来还可以赊欠?这可太好了。

“当然是真的。你这丫鬟可以贴身照顾你。你们处理好家里的事情,明日直接去县衙找我。”

林姑娘很爽快答应,当即表示明日一定去。

出了院子,陆时秋带女儿去了最后一家。

跟前两家不同,这家情况有些特殊。

这姑娘姓郑,是个屠户,没错就是杀猪卖肉为生。天生力气有些大,当然跟二丫还是有些距离的。

郑姑娘之所以会念书,完全是因为她老子。

郑老爹家里穷困,偏偏他心比天高,总想考科举改换门庭。为了供他读书,他爹娘就给他娶了个彪悍的婆娘,也就是郑姑娘的亲娘。

郑姑娘命苦,十岁的时候,亲娘就没了。

为了养家,郑姑娘不得不学她亲娘,操持家业,做母亲的老本行。

前几年,郑老爹年纪大了,眼见科举无望,就给闺女找了个读书人当女婿。

女婿嫌弃郑姑娘抛头露面,郑老爹禁止女儿再出去卖肉松 ,甚至为了讨好女婿,郑老爹还给女儿开蒙。

这郑姑娘不善针线,又是闲不住的人。便专心跟着老爹识字。

那天郑老爹得知陆时秋招弟子,女婿也去参加了,郑老爹硬是拽着闺女一块凑热闹。

陆时秋和囡囡进屋的时候,郑老爹还有些恍神,搓着手,躬着腰请他们进来。

似乎是怕两人嫌弃,郑老爹还特地用袖子把凳面抹了一遍,才请他们坐下。

陆时秋让他坐下说话。

郑老爹战战兢兢,却也不敢托大,屁股只沾了凳子的一小半,整个人前倾,极其认真听陆时秋说话。

陆时秋还是头一回碰到对自己这么恭敬的人,看了对方好半晌,直到囡囡轻咳了一声提醒他,他才回神。

“郑兄弟,今日冒昧前来是为了令爱的事。不知令爱可在家中?”

郑老爹脸上堆满笑,忙不迭点头,“在家。在家。”

郑老爹立刻起身去叫郑姑娘出来。

许是以前做生意的缘故,郑姑娘皮肤有些黑,眼睛很大,看人的时候,丝毫没有女孩家的娇羞,反而坦坦荡荡,直视对方的眼睛。

郑老爹扯着女儿到陆时秋跟前,热情介绍,“这是我闺女,小名秀兰。”

郑秀兰给两人行了礼,是大户人家才会行的礼。

段黎书刚进育婴坊的时候,总是动不动就行礼。陆时秋瞧着非常别扭,让她以后不要这么客气。郑秀兰行的礼跟段黎书有些相似。不过段黎书身段窈窕,五官清丽,行礼时动作行云流水,婉转优雅。

反倒郑秀兰骨架大,做起来丝毫不觉得美,反而带着一种粗犷的豪爽。

陆时秋有些遗憾,这姑娘一看就是习武的料,可惜年纪有些大,现在习武,已经错过最佳时期。要不然也能当囡囡的贴身护卫了。

不过这姑娘居然能答对八道题,说明她的脑子不笨。倒是颠覆了“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个认识。看来他还真是不能以貌取人。

陆时秋打量郑秀兰的时候,对方也在打量他。

她似乎有话想说,但碍于身份,一直没有开口。

陆时秋示意两人坐下,才问道,“你可愿跟我念书?”

郑秀兰眨了下眼,还没来得及回答,郑老爹就用胳膊碰了碰女儿的肩膀,催促她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