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第2/3页)

陆时秋恍然。原来这一阶层的人都会抱团取暖。

就连严家都派了管事送礼。

跟上回相比,这个管事非常殷切,“我家老爷去了京城,临走的时候,一再叮嘱我,送上厚礼。陆举人还请笑纳。”

陆时秋去府城的时候,住在张府。听张才新说起过,严老爷一大年时间都住在京城。只有回乡祭祖才会回来一个多月。

算起来,严老爷已经回京大半个月了。那时他的成绩还没出呢。

这管事说得够有水平。

陆时秋感激严老爷上次帮他,客客气气请管事进屋。

等苏甲来了,陆时秋把人迎进去。

这一桌坐的都是有钱有地位的人,陆时秋亲自留下陪客。

段老爷不愧是个大商贾,长袖善舞,把每人都仔仔细细介绍给陆时秋。

家里有什么产业,以什么为生,家族有什么出息的后辈仔仔细细介绍一遍。陆时秋记性好,听过一遍就能全部记在脑子里。

跟人喝酒的时候,名字和人全都能对号入座,就连问别人家中生意等问题,半点不出错。

这些人对他赞不绝口,“怪不得陆举人能中举呢。这记性也太好了。”

酒过三巡。

段老爷问起严府管家,“你们严老爷怎么才回京了?”

严管家笑笑,“老爷在京中置产,要打量生意,走不开。”

段老爷笑笑,“恐怕不是吧?我怎么听说他给孙儿辈请的先生又走了?”

严管家神色僵了僵。严家和段家是竞争关系。两家一直不对付。

严老爷做生意敢闯敢拼,家中孙辈却不争气,没一个是读书的料。

段老爷这时提起,就是挖苦他们家老爷。

严管事立刻反唇相讥,看向他旁边的段清鸿,“小人听说段少爷今秋才没中院试?这是第几回了?”

段老爷脸上一黑,很快笑了,“他呀,不是读书的料。我就不指望他了。瞧瞧,我这不是学人家老爷。给闺女找个好女婿也不错。咦,你家老爷不是挺擅长干这事吗?他怎么不给孙女挑个好人家嫁呢?”

严管事笑脸快要撑不住了。

严小姐在闺中慧眼识英才,挑中张老爷。后来张老爷中了举,两家结亲。

但是严老爷搬到京城,本意是为了方便孙辈读书。可是京城大小官员云集。

举人老爷挑联姻对象,根本轮不到严家这样有钱无势的大商贾。

就在严管事暴走的时候,陆时秋赶紧上前打断,跟严管事寒暄。

等送走这些客人。

陆时秋已经累得精疲力尽。

晚上,一家人誊写礼单。

大部分人家是不用写礼单的。但是那些不请自来的员外郎,肯定要记下来的。将来也好还礼。

洪氏和陈氏留下长见识。把包装精美的盒子拆开来。

“哎哟,这里面居然是三百两银子。”洪氏乐不可支。这些元宝就够回本了。

陆时秋记下来。

陈氏打开一个盒子,里面放着一对白玉镇纸。

“这得多少钱啊?”陈氏想起昨晚老三说的话,暗自琢磨这东西应该很贵。

陆时秋瞧了一眼里面的名帖,“到时候我去玉宝阁问问。”

这两人你来我往,倒是翻出好东西,每一样的价值最低都是几百两。

陆时秋握着那对玉镯,交给木氏,“这对玉镯不如就给大丫吧,当她的嫁妆。”

木氏接过来。洪氏和陈氏对视一眼,眼底都有些羡慕。

陆婆子想要说什么,陆老头眼急手快把人拉住,冲她使了个眼色。

登记完,陆时秋让木氏把东西全部拿回房。

木氏看了眼陆婆子。

陆婆子被陆老头死死拽住,没有吭声。

三日流水席一眨眼过去了。

第四日,陆老头到县城采买聘礼,带着陆时春和陆时秋到段家提亲。

宏一作为陆家的长孙,聘礼和彩礼按一千两来置办的。段家对此非常满意,给女儿陪了一间铺子和一百亩地,加起来就值一千三百两,再加上嫁妆之物,合起来有两千五百两左右。

媒人是柳媒婆,她帮忙选日子。日子定的是腊月初八。

回到家,陆婆子得知女方有那么多陪嫁,压仰不住心中的狂跳,捂着胸口乐得如同中了大奖一般,“太有钱了。咱们宏一真的发了。”

宏一被许多小辈们用艳羡的目光瞧着。

洪氏更是激动的跑过去亲了亲儿子的脸。

宏一羞臊难当,一把推开洪氏的怀抱,跑了。

宏一这门亲事给小辈们起了个好头,大家开始期待接下来的亲事。

似乎是满足大家的幻想,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声大嗓门,“请问这是陆举人家吗?”

众人寻声望去,一个穿红着绿的妇人扭着夸张的腰肢,冲着大伙款款走来。

她手里还拿着帕子,随着她的动作,帕子甩动幅度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