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第2/3页)

她对于大郎没有感觉,所以一点也不伤心。但她能够感受到大姐很伤心,主动把糖递过去,“大姐,你吃吧。”

大丫摇了摇头,“我也有。”

过年,陆婆子买了一包糖给孩子甜甜嘴儿,每人分了十来颗,她还有一大半没吃。

被三丫这么一打岔,大丫心头的憋闷倒是少了些。

大丫这么不理智,照理说陆时秋应该批评她,让她以后注意些。

于大郎这么些年一直心心念念有个儿子。她问这个问题就等同于撞到枪口上。只是大丫也是对于大郎心有不满,外加爱惜妹妹,才会控制不住质问。

他还真不好说什么,只能等她自己想通了。

就在这时,木氏端着汤进来,陆时秋看着孩子们,“你们要不要喝?”

几个孩子齐齐摇头,“我们已经吃过饭了。”

唯有二丫舔着下巴,一副垂涎欲滴的表情。

木氏拍了下二丫的脑袋,“行啦,这是给你爹喝的,你要喝,娘给你盛。”

二丫咧嘴笑。

陆时秋喝完汤,就听到宏五过来传话,说陆婆子叫他到堂屋。

孩子们窝在炕上玩花绳,也没兴趣去听。

陆时秋到堂屋,也只看到大人们在。

陆时秋没看到宏一,“宏一呢?”

洪氏立刻道,“我让他躺在炕上睡会儿。”

陆时秋点头,见大嫂一点生气的迹象都没有,猜想宏一估计没把路上的事告诉大嫂。

他轻轻叹了口气,捡了凳子坐下。

他刚坐下,陆时春就把炉子往他面前提了提,方便他烤火。

洪氏迫不及待问,“我听宏一说,段家有意跟咱家结亲,对不对?”

要说段家名号就连洪氏都知道。是因为镇上就有一家段家粮店,生意很红火。

这话一出,陆婆子眼睛瞪圆了,“真的假的?段家?”

陆老头更是不可置信。

他好歹每年都要去县城,自然知道段家有多有钱,“是那个段家吗?”

陆时秋面对一双双激动的眼睛,只能跟他们解释,“盐俭县的段家其实只能算是旁支,他们经营的铺面都是属于嫡支的。只是帮着管理罢了。”

陆婆子激动得一拍大腿,“那也了不得了。”

陆时夏也是相当激动,“是啊。我以前送货的时候,还经过段家庄子呢。那一大片良田全是段家的。”

陆时秋揉了揉脸,点头,“是。”

一家人全都欢呼雀跃,就连陈氏都真心为洪氏高兴,连连向她道喜。

陆老头最先反应过来,“段家那么有钱,怎么会相中宏一呢?”

不是他多想啊,而是宏一优点真的不明显。

这话说得那叫一个不客气,洪氏听在耳里,有些不舒服。可她也知道自己儿子是啥样。

眼巴巴看着老三。

陆时秋也没瞒着大家,“他们家认为我能中举。”

陆时冬看着三哥,欲言又止。不是他多想,三哥聪明是不假,但是举人老爷,是那么容易就能考中的吗?

三哥该不会又犯了老毛病,忽悠人家了吧?

陆时冬这不信任的眼神,陆时秋想不注意都难,他摊了摊手,“我真没忽悠他们。是他们家的西席考过我,觉得我四十岁之前能中举。”

四十岁?

大家终于能接受了。这样可信度能高一点了。

陆时秋摊了摊手,“不过这只是他们的论断,事实上我自己真没多少信心。”

洪氏忙道,“那咱们早点把婚事定下来。”

别回头段家反悔,婚事再凉了。

她的小心思一眼就能看穿,陆时春有些犹豫,“三弟,你没跟段家人说咱家没有多少钱吗?”

陆时秋点头,“说了。我说咱们家只能拿出二百两。”

陆时春没话说了。

二百两是他们家大半家底,可是这点钱估计连人家零头都不够。

陆时春担心儿子将来夫纲不震,只是大家谁也不肯放过这次好机会,他也只能站起来,冲大家道,“爹,娘,我去海边了。”

外面天已经黑了,陆时春要去海边值夜。

陆老头点头。

其他人欢天喜地。

陆时秋看向陆老头,“爹,宏一这么大的人了,以后给他身上留点钱吧。”

陆老头看向洪氏。

洪氏脸上尴尬不已,讪讪道,“我会给他的。”

陆时秋又道,“爹,这三个月休渔期,咱们把蛤蜊捞上来吧。”

大家欢笑的脸全部呆住。

陆婆子坐不住了,“哎,老三,你怎么突然要捞蛤蜊了?那海里的蛤蜊还没长好呢。最起码得再长三个月。”

陆老头点头,“对啊。现在个头有点小。现在捞不划算。”

陆时秋却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年底回来看过,有七成蛤蜊已经长成,剩下三成还得再长长。

“这三个月是休渔期,市面上的蛤蜊非常少。大多数渔民都在年底蛤蜊最贵的时候,卖完了。虽然现在价格比不上过年那会儿,但是也不算太低。等四月份,渔民们都能出海,那蛤蜊就多了。咱们这么多蛤蜊收上来,可就卖不上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