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第2/4页)

张又睿把人拦住,叫了自己的书童,“去我书房拿一套笔墨纸砚过来。”

书童半点不犹豫,转身去了书房。

答题时间并不长,只有一个半时辰。张又新答得很是顺利。

张又睿看了自己的二弟,张又笙从袖袋中抽出一张纸,冲大家解释道,“这是我们请状元吃饭,他写的答案。”

几个人凑在一起,把两张答案对了一遍,而后齐齐看向张又新。

张又新脸上讪讪地,“这只是巧合。”

他抹了把泪,这题目简直就像给他定做的。他居然能答对八成以上的题目。

许先生冲张又新摇了摇头,“可惜了呀。”

当然要可惜。明明能中进士,可他不是举人,连参加的机会都没有。

就在这时,张老爷大步走了进来,“可惜什么?”

许先生冲张老爷拱手,“这是此次会试题目,张贤弟不如看看?”

张老爷接过来,看着密密麻麻的题目,“这是会试?怎么出这么简单的题目啊?”

这题目他都会做啊。

他的反应也大家预料之内,许先生捋了捋胡须,看了张又睿和张又笙,“此次中了会试的人是不是寒门子弟居多?”

以往会试取中者,世家子和寒门子的比例大约是95比5。

张又睿点头,“确实。头一次取中的,后面大多都没中。”

许先生叹了口气,“历朝历代的皇上都喜欢启用寒门子弟。只是重要书籍都在世家手中。参与书题的官员也都是世家官员。月国成立百年,世家权力越来越大。没想到,皇帝一个釜底抽薪直接让世家翻了跟头。”

张夫人听出他话里的潜台词,“先生的意思是皇上极有可能还会再出这样的题目?”

“应该是。”许先生很肯定道。

张夫人点了点头,他们家反正也不是世家,她儿子之所以会被刷下,也是平时不接触庶务的缘故。

张夫人看向两个儿子,“既然如此,你们明儿就多花时间在庶务上面。我手上正好有处庄子,正好给你们练手。”

许先生叹了口气。既然考的是庶务,他再留在这边好像也没什么用了。

他当即拱手,“张贤弟,许某对庶务也是一窍不通,既如此,不如我先行归家。两位弟子若是课业上有什么问题,可以写信给我。”

张夫人想了想,倒是没有什么不能答应的。

张又睿却道,“先生且慢。我们兄弟确实还有些问题。您先稍等,待我和母亲商量。您再决定也不迟。”

许先生点了点头,“行。”

说完,他先行离开。

张又新也识趣地告辞离开。

张又睿看了眼张老爷,“爹,你上回让我送到京城的墨宝,我已经帮你卖了。”说着叫书童,“快带老爷去我房间取银子。”

张老爷看了眼大儿子,这是想把自己支开?

这三人说话还特地避开他,眼里半点没有他老子。张老爷很是心塞。

张夫人见他不想走,看了他一眼,“我已经叫人把账目送到你书房了。你不去看看吗?”

张老爷这才想起自己那一千两银子还没到手,他当即点头,“行。我现在就去看。”

等人走了,张又睿才道,“娘,我看咱们不如将许先生留下来交三弟。”

张夫人坐下来品茶,“哦?你就不怕他考中进士,回头欺负你?”

张又睿笑了,“他怎么欺负我?”他摊了摊手,环顾四周,“咱们家的家业都在娘手里。咱爹手头的银子就是全都给的,我都不心疼。”

满打满算连两千两都不到,还不够他的私房多。

张夫人敲了敲桌面,“其实我对他倒是不讨厌。但是我不想养出个白眼狼。你们真的能保证你那三弟能感恩?你们从小不在一块长大。他又有个视我为敌的姨娘。我担心将来养不熟。”

张又睿上前给她捏肩,“娘,他们哪是你的对手啊。再说了,我看他对我们也很恭敬。如果他真是那种居心叵测的小人,应该会娶一个门当户对的人为妻。可你瞧瞧他娶的是渔民的女儿。将来就算他考中进士,凭着你这嫡母的身份,他也不敢怠慢您。”

张夫人看了眼二儿子,“阿笙,你觉得呢?”

张又笙也认同大哥的话,“京城非富极贵。我们张家没有人脉。舅舅那边只有生意上的人脉。与官道上走不通。老三为人不错。再加上我们都姓顾。谅他也不敢抛弃家族。”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会试题目都变了。我担心乡试也会变。到时候,咱们就是想拦老三,都未必能拦得住。还不如给他递个青云梯。让他记住咱们的恩情呢。”

这话倒是给张夫人提了个醒儿。

会试都变了,乡试还会远吗?而且张又新为人聪颖,又懂得变通,就连许先生都对他赞不绝口。他们还真的未必能拦住他中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