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第2/3页)

陆时冬把自己关在屋里两天,不知不喝,谁叫门也不开。

第三天终于出来,趁着家人都在,陆时冬跟陆老头说,“爹,我不想再考了。我今年已经二十了,一年又一年,总是考不上,就不拖累家里了吧。”

这话大家都有些惊讶,陈氏搂着儿子,看着小叔子这话,眼神闪了闪。

陆老头抽着烟袋锅子,眼睛瞪圆了,“胡说!秀才那么好考呢。你才考过两次,今年也才二十岁,比你年纪一大把大有人在。你怎么能这么快就放弃呢?”

洪氏嗫嚅着嘴唇,照他来说,小叔子不想考,就不考了呗。

一次就要花五两银子,当钱是大风刮来的呀。

陆时冬扒拉着头发,“爹,可是家里……”

“家里怎么了?家里不过年挺好的吗?咱们还摊上个好县令,今年盈余都比往年多一倍,往年辛苦的时候,都没让你放弃读书,现在好不容易能过上好日子了,你反而要退缩了。”

陆时冬幽幽地道,“爹,你有没有想过,也许不是主考官的问题,是我自己的文章不够好呢?”

陆时秋心情好,吊儿郎当道,“那还不容易,你找个会看的人帮你看看不就行了?在这瞎猜,有啥用?”

陆老头叹了口气,“他们先生给他看过,说主考官如果是个务实的,他就能取。如果不成,就不行。”

陆时秋瞪圆眼睛,不可思议道,“何着你们先生知道你文章问题出在哪,却不教你怎么改正。这啥先生啊?这么不负责任。”他侧头看了眼陆老头,语气有些嗔怪,“爹,要我说这事也怪你。找个先生也图便宜,一文钱一文货,你不该给他找这个考了三次才勉强取中的秀才当先生。你要是给他找个案首当先生,好歹也能教他改正自己的错误。”

光纠错,不帮着改错。这年头的先生这么好当吗?

陆时冬见三哥诋毁先生,有些急了,“不是先生的问题,是我自己的问题。”

主要他没过过好日子,学不会那些风花雪月。比如用包子写一首诗,他只会写用什么馅儿,又联想到农民种粮食有多辛苦。人家却是描绘包子的外形,通过包子的褶皱联想到锦绣江山。

陆时秋撇了撇嘴,“有啥不会的。做文章就跟包包子是一样的。你不能指望每个买你的人都尝过你的包子。你包的外形也得好看才行。你既然知道你的文章外表不好看,那你就多看看外形好看的呗。总让别人来挑你,你就不能改改你自己啊?”

陆时秋总觉得四弟是读傻了。要是他这辈子碰上都是那种喜欢锦绣文章的主考官,那不就是说他这辈子都考不上秀才?

那得糟蹋家里多少银子啊?这个败家子,他要的钱好歹是吃进自己肚子里,也不亏。老四可倒好,直接把银子扔水里,还听不见半点响。

陆时秋这话虽然糙,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陆老头琢磨了下,“你们先生也是务实性子,他就不认识会写锦绣文章的人?”

陆时冬摇头。

他其实也能猜到一些。人是以群分的。就拿他来说,他在外头认识的学子多半都是跟他一样出身不好的贫家子。而那些出身良好的有钱学子也不大看得上他。自然不肯接纳他。

陆时秋想起自己在县城,好像还看到几个穿着学院制服的学子在街上走动,他有些好奇,“咱们县城不是有书院吗?你好歹也是童生,应该也能进吧?”

陆时冬摇了摇头,“那些最低也得要秀才。童生想进要交大笔借读费。”

他没说具体数额,但看同窗的表情也知道他们这个家出不起。

陆时秋挑了挑眉,“那就买些锦绣文章回来读,读得多了,说不定就会了。”

“这也算是一个法子。”陆老头叹了口气。

陆时冬也知道自己弃读这条路行不通了,只能咬咬牙应了。只是眉宇间还是添了几分忧愁。

陈氏小心翼翼道,“爹,家里的孩子都大了,您是不是该给他们启蒙了?”

陆宏一今年都九岁了,还不会认字。其他孩子就更不会了。

陆时秋似笑非笑看着陈氏,他就说嘛,他大嫂就是个棒槌,真正的聪明人在这儿呢。

洪氏也觉得这主意不错,“对,爹,你教教他们认点字,说不定宏一能接你的班当上里正呢。”

陆老头也没拒绝,抽了口烟袋锅子,“那就每天早上教五个汉字,让家里的娃学。”

大人们都很高兴,唯有小孩子一个个哭丧着脸。

回屋后,于娘子试探着问陆时秋,“相公,大丫她们也能跟着一块学吗?”

“那当然。识点字,将来也不会被人骗。”陆时秋理所当然道。

于娘子握紧双手,很是高兴。

她今天心情好,想着晚上,相公要的话,她一定忍着不睡,多配合他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