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第2/2页)

任何人的改变都是有理由的。

三弟在家里有爹无条件宠着,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唯一不如意的大概就是娶婆娘这件事。

他爹性子执拗,认准的事谁也改变不了。三弟想要讨好爹,八成是行不通了。

陆时春也不知道该不该同情三弟。

洪氏也觉得这理由靠谱,她捧着大海碗,笑起来,“你还别说。三弟要真能为了娶婆娘就变好。咱家倒省事了。”

她和陈氏都是勤快人,婆婆又是软和性子,从来不磋磨她们。

她们三人也没什么摩擦。唯一不省心的大概就是老三了。

有了洪氏和陈氏,他们干活的速度倒是更快了,原先爷四个一天能挣110文,现在六口人一天能挣160文。

同村人瞧见,也向福管事请假回家找自己婆娘。

这活一直干到三月底,陆时秋终于活过来了。

他捡了柴禾,自己到灶房烧水,痛痛快快给自己洗了个澡,准备神清气爽回村。

没想到陆老头却把家里人都叫过来,开门见山道,“我打算一直干到栽完稻。”

陆时秋还没开口。陆时春纳闷了,“爹,为啥?休渔期只有三个月啊。咱们打渔一天比短工强多了。”

陆老头嗑了嗑烟袋,“我看你就是榆木脑袋。哪里强了?”

他掰着手指头算,“打上来的鱼不用交税吗?渔盐不要花钱买吗?”

就算县令不贪,但渔税本身就及其昂贵。

陆老头重重叹了口气,“我们出海打渔,生怕遇上危险,但也只比现在多挣几十文。我看还不如留下来,挣这份安稳钱呢。爹只想看着你们都安安稳稳的。”

陆老头这话让家里人都沉默了。

个个眼圈微红,抿着嘴,黯然垂下头,脸上写满难过和心酸。

打渔不仅仅只是说着那么简单。像老三遇上暴风雨,命大才侥幸活了过来。更多的是连尸体都找不到。

这事就这么定了,就连陆时秋都没坚持要回去。

哎,老头子也不容易,看他说得那么可怜,就再干三个月吧。

气氛一时间僵持下来,陆时秋故作坦然一笑,“我看留下来也挺好,回家都吃不到这么好的饭菜了。”

其他人也都笑了起来。

就在这时,门被人从外面敲响。

陆时春去开门。

是同村人,过来问明天什么时候回去。

他们这些人是不会花钱坐牛车的,之所以这么问,是打算让陆老头带他们一起回村。谁让他们方向感不好,会迷路呢。

屋里太小,坐不下,陆老头就出去把自家的打算说了。

大人有些犹豫。在这边吃的好不假,但是挣得确实不如出海打渔。

但也有不少人留下来,打算干到六月份。

陆老头给打算回村的村民们画了一张简易的地图,让他们顺着路线回家。

第二天干活的时候,陆时秋很快发现,周围的人少了三分之一。看来大家还是更想挣钱啊。

其他人,他都可以不在乎,但于家那两个祸害,他不能不当一回事。

下工的时候,陆时秋向村里人打听,得知于家两儿子也回去了。

陆时秋哪里忍得住,立刻请假回家。

他原本想坐牛车,但是去的太晚,牛车都已经走了,他只能步行往家走,第二天天黑才走到镇上。实在走不动了,他特地拦了辆驴车,给对方十文钱,对方才答应送他回红树村。

等他到了家,天已经彻底黑透,周围静悄悄的。

“四乙,现在几更?”

1111懒洋洋地打了个哈欠,【三更了】

陆婆子已经躺在床上,硬生生被他吵醒的。

“你怎么回来了?”陆婆子揉了揉睡得惺忪的眼睛。

陆时秋捂着自己的胃,忍着饿,两手搭在亲娘的肩膀,晃了几下,“娘,我问你于娘子有没有发生啥事?”

陆婆子被儿子晃得头都晕了,瞌睡虫也撵跑了,“是啊,于家那两小子下午刚回来,就到于娘子家砸了一通,把三丫头吓着了。二丫头发了疯,直接把两人踹出去了。听说尾巴骨都摔断了。走了半个时辰了,也不知道咋样了?”

半个时辰,那就是说现在还在镇上。陆时秋放了心,嚷嚷着肚子饿,让陆婆子给他做饭。

陆婆子气得拍了他一下,“我真是欠你的。”又重重叹了口气,“早点娶婆娘,也能让我少操点心。”

陆时秋撇嘴笑了起来,“我也想早点把人娶进门。谁让咱爹非要干到六月份。”

陆婆子和面,擀面,揉面,切面,下面。折腾半个时辰才做好。

陆时秋吃得饱饱的,抹了下嘴,听到外面有动静,猜到于家两儿子已经从镇上看完病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