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 我家娘娘真是太仁慈了(第2/3页)

彩凤仙子挨了训斥,低着头不敢作声,听到这里连忙抬头好奇地问道:“娘娘您看出了什么蹊跷?”

女娲娘娘眼中流转着过去的时光片段,口中淡淡地道:“那帝辛平日里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手格猛兽,托梁换柱……乃是一个能文能武之辈,称得上是大商的中兴之主。

而他今日所作所为,却不似他往日那般,倒像是有人暗中做了手脚!

那背后之人只是把他当成了棋子,想要借此来引我入局!

只是不知道这究竟是哪一位师兄弟的手笔?”

“什么?”

彩凤仙子惊呼一声,神情骇然道:“娘娘的意思是,这是某位圣人的手笔?”

女娲娘娘没有答话,只是静静地瞥了她一眼。

彩凤仙子悚然惊觉。

这件事已经不是她能够过问的了,哪怕连听都不应该。

她应该像边上的青鸾一样,只需要站在那里默默无言地充当一个聆听者即可。

这时,女娲娘娘的声音传来。

“去把我那金葫芦拿来。”

彩凤仙子一个激灵,连忙闪身来到鸾驾上,拿起一个金光灿灿的宝葫芦用双手捧着来到女娲娘娘面前。

那金色的宝葫芦外表绘着诸多图案,有异兽奔跑、凶禽搏杀、大妖吞吐日月、大魔掀起黑云,看一眼就震慑心神,仿佛耳边有着妖神咆哮,凶禽啼鸣。

女娲娘娘伸出莹白如玉的右手轻轻一拂,那葫芦嘴便自行飞起。

下一瞬,一道金光自葫芦口之中喷涌而出,不过只有拇指粗细,高却有四五丈有余。

只见那金光之上,现出一面包幡来,五光十色,瑞彩千条。

幡杆如那宫大梁,幡面招展,其上空空蒙蒙,似有黑白二气,黑白二气之中,却有碧绿蝌蚪小文来回游动。

此幡名曰“招妖幡”。

相传乃是上古妖庭之秘宝,也是妖族之主的象征,凭此幡便可统御三界亿万妖众之物。

无论身在何处,只需轻轻摇动,凡是妖族子民,感应到招妖幡的气息都要前来听令。

这件宝贝在巫妖大战中遗失,三界内不知多少仙神想要寻到此宝,打算靠它来号令三界妖神,重建妖族天庭。

只不过没人能想到这件宝贝,居然会落在女娲娘娘的手里。

此刻,女娲娘娘一伸手,那面招妖幡便自动落入其掌心。

她持着招妖幡轻轻一摇,神庙之内刹那间悲风飒飒,惨雾迷漫,阴云四合,闷雷滚滚。

一股奇异的波动冲天而起,以神庙为中心,朝着四周迅速弥漫荡开。

……

南赡部洲中部有三座大墓。

一曰太昊陵,一曰神农架,一曰轩辕丘。

这三座大墓,乃是昔年人族三位圣皇御龙升天之后,人族为了怀念他们而修建的衣冠冢。

此地经年累月香火不断,前来祭拜的人族络绎不绝。

随着时间的推演,这三座大墓也凝聚了厚重无比的人道气运和香火愿力,成为了许多仙神的修炼福地。

其中不仅有人族修士,也有其他种族。

这些异族仙神借人道气运来修行,也与人族气运相连,变形地成为了此地的守卫,倒也没有引起人族修士的排斥。

比如那轩辕丘外的一座高山上,便常年蹲着一只九尾狐,一只九头稚鸡,还有一个玉石琵琶精。

那九尾狐早在大禹时代便已得道,其他两位也相差仿佛。

三姐妹在此吞吐日精月华,吸纳此地人道气运,一身道行深不可测。

这一日,三人如往常一样端坐在山巅,抬头遥遥看着天空的一轮明月,吞吐着月华。

突然,一股异样的气息自远方席卷而来,三妖神色齐齐一变,全都难以自控地朝着朝歌方向疾行而去,眨眼便消失无踪。

类似的事情在以朝歌为中心的方圆数万里内都有发生。

数不清的妖族仙神冲天而起,消失在茫茫天际。

与此同时,女娲娘娘的鸾驾静静地悬停在那神庙上方,只不过凡人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只有那些自受到召唤赶来的无数妖族能够看到这圣人宝驾,纷纷按下云头,停住遁光,无论是妖神还是妖王,统统都趴在地上不敢多发一言。

圣人之下皆蝼蚁,不是随口说说的。

他们难得有机会见到圣驾,但却根本不敢上前拜见,只能远远地行大礼参拜。

女娲娘娘端坐鸾驾内,目光扫过外面跪拜的众多大妖小怪,心中很快便有了主意。

她望着众妖淡淡地道:“尔等既然在人族领地修行,当遵守人族之法规,莫要胡乱生事,否则难逃厄难!

轩辕坟三妖留下,余者都退下吧。”

众妖齐呼:“谨遵娘娘法旨!”

下一瞬,招妖幡重回金葫芦内,那股诡异的气息也随之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