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一更)(第2/3页)

与其说他在四处游历,用“流浪”更合适。

江白砚短暂地沉默。

面对施黛,他时常生出矛盾的念头。

既想在她身前服软,把过去的伤疤全数显露,得来她的怜惜;与此同时,又不愿让她觉得自己软弱。

对于那段经历,他的印象已然模糊,记得最清楚的,是剑锋一次次刺入妖邪骨髓,酣畅淋漓的快意。

从那时起,他就称不上正常。

但在施黛关切的注视下,江白砚终是答:“有些。”

果然。

施黛正色起来:“你那会儿一直靠杀妖赚银子?”

江白砚笑笑:“是。”

他不喜摇尾乞怜,也不觉当时有多凄惨,因而语气平淡:“城中常有悬赏,妖丹亦可售卖,价钱不低。”

所以江白砚年纪轻轻,已在长安城郊有了这么大一套房。

施黛眨眼:“你一个人?”

江白砚:“嗯。”

施黛又问:“做饭洗衣,是那时候学会的?”

“是。”

想起从前,江白砚漫不经意地笑:“起初不懂如何举炊,吃过几个月白水饭。”

哪怕到后来,他也不在意食材的口味,觉得吃喝一事,填饱肚子就行。

今日做的几道菜,是他在越州城菜谱里习得的手艺。

想来当年的他极为古怪,孱弱不堪,讲话含混,日夜抱一把劣质铁剑,周身总带着伤。

江白砚问:“你呢?”

施黛:“什么?”

“你那时,”江白砚道,“在做什么?”

和施黛一样,他也想更了解她。

“我?”

施黛说:“我在上私塾,顺便学画符。”

从古到今,她离不开为课业发愁。身处大昭的原主还算无忧无虑,施黛在学校里,每天要背书到三更。

她出身不好,没有倚仗,从小树有明确的目标——

像生在蛮荒之地的草,抓住所有可能攀腾向上,努力前往高处,成为更富生机的藤。

回想起来没多么难熬,施黛习惯了一门心思扑在书本里,动脑子也是一种乐趣。

只是偶尔听人说起假期、提及与父母好友天南地北随心环游,她会有一点羡慕。

仅仅一点点而已。

许因少年时过得乏味又压抑,像只困在笼里的鸟,对出游这件事,施黛常有憧憬。

“私塾里课业好多,总要背这背那。”

施黛仰面望他:“我当时想,如果可以出去看看就好了。”

江白砚垂目笑笑:“好。”

他静思道:“我去过南方和北方,南海有蓬莱仙岛,北地的昆仑声名远扬,都是好去处。你若中意,我们——”

灯烛轻晃,把这两个字的尾音灼得滚烫。

半边面颊笼罩在半明半昧的阴影下,江白砚侧目看她:“我们一并去。”

施黛就笑:“要吃很多好吃的!”

这几天发生太多事情,她过得不安生,很少和江白砚像这样宁帖地说话。

此刻静下心来坐在他身边,像被温暖春江包裹,心里的不安和焦虑尽数被抚平。

之后的一个时辰,施黛拉着他说了很多。

说起小时候喂猫逗狗的经历,在大昭见过的形形色色小妖怪,还有吃过的美食佳肴。

全是欢愉的、开心的事情。

江白砚安静倾听,末了问:“别的呢?”

施黛茫然抬头,听他道:“不称心的事。”

他看得出,施黛眼里时而掠过的低落情绪。

像是不好意思,施黛眼睫簌簌一晃,声音小些:“我想想啊。”

她很少在别人面前展露这一面。

准确来说,是几乎从没有过。

世人偏爱活泼乐观、听话懂事的小孩,施黛自幼明白这一点,渐渐让自己成为这样的人。

不要表现得消极悲观,不要有阴暗的想法,不要怯懦无能。

受伤了要说“我没事”,难过了要说“我很好”,永远要记得,不能让别人操心。

或许,面对江白砚,她可以试着钻出壳,朝他探出小心翼翼的触角。

“几年前,我在私塾念书,有次下大雨,忘记带伞。”

施黛说:“爹娘很忙,不在长安城,流霜姐姐去了镇厄司捉妖。同窗大多有父母来送伞,我左右等不来人,干脆淋雨跑回家,生起热病。”

这件事原主有过,也是她的亲身经历。

放学前突然下起暴雨,施黛没伞,更不可能有谁为她送伞。

她站在廊间,看一个个小孩面露欣喜,飞鸟归巢般奔入伞底,连等半个钟头不见雨停,抱着书包行入雨中。

当晚发了高烧,从那以后施黛养成习惯,无论天晴下雨,出门必定带伞。

施黛说完,有些赧然:“不是什么大事。”

她顿了顿,看一眼并拢的足尖:“不过……我其实很贪心。”

贪心想得到更多一点的爱意,是施黛从未启齿的晦暗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