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幕后大佬王守哲(第2/5页)

“太爷爷,我师尊说了,这是一座单向,多空间锚点的小型传送阵,需要安装上品灵石来驱动,每次传送最远距离不得超过一万里。”王安业解释道,“根据传送阵的规格,最多应该可以设置五个固定的空间锚点。”

“这传送阵保存得不错,只有一些小毛病,师尊说他只要花些功夫就能修缮妥当。”

“如此甚好。”王守哲满意地点点头,“如今咱们王氏的地盘越来越大,有这么一个传送阵的话,就可让坐镇主宅的高手迅速支援各地,也能让我们家族的防御系统变得更加灵活机动。”

王氏自从开展拓荒计划以来,就一直在向东南方向拓展,最远的拓荒点已经到了数千里外了。而开荒的熟地,也到了方圆千里之外。

哪怕不算和元水青龙合作开荒的南荒古泽以及青萝卫,王氏在长宁卫以东南,真正控制的土地已经将近十万平方公里了。

而因为某个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些地方的防御和守卫一直都是重中之重,基本上可以保证开荒到哪里,防御系统就布置到哪里。

这也是王氏如今即便已经有了几百号族人,却依旧缺人手的主要原因。

“小雪,王氏现在有多少良田了?”隆昌大帝酸溜溜地问道,“不知不觉,王氏的地盘又大了好多,我怎么觉着这好像比我知道的要多啊~”

“这位大帝陛下,我们王氏的田产每年都按章纳税的。”器灵小雪的形象翩然出现,气呼呼地叉腰瞪着隆昌大帝,“这些数据在官府都是登记造册过的。”

“王氏私有农庄的良田总数量,已经达到1915万亩,下品灵田79万亩,中品灵田12万亩,上品灵田18000亩,极品灵田3600亩,圣品灵田400亩,仙品灵田20亩。”

隆昌大帝倒吸了一口冷气。

他就说嘛~王氏的地盘大得有点不像话。

没想到王氏兢兢业业开荒这么多年,所拥有的良田数量竟然已经达到如此规模了。这才不到两百年吧?

要一直按这速度下去,千年之后王氏的地盘得扩张成什么样?

更何况,王氏土地上都是种的优质粮种,现在有不小部分开始出口仙朝了。

“守哲啊,朕觉得你这土大帝当着也不过瘾,不如朕去仙朝游走一番,帮你申请枚建国令。”隆昌大帝酸溜溜地说道,“等你王氏地盘再大一些,索性就建个国,与我大乾结个盟,共同进退不是很香么?”

又酸了。

王守哲淡淡地瞟了隆昌大帝一眼:“陛下,开着会呢,莫要捣乱。您要是在没啥事干,就出门遛个弯儿去。”

“哼!”隆昌大帝别过头去,王守哲这混账小子,越来越不将他这个大帝放在眼里了,若非看在若蓝和仙儿的份上,哼哼……朕早就让这小子知道什么叫做大帝之怒了。

“下一个小议题,此番我们与仙朝姚氏达成一系列的合作,需要尽快推出新一代的粮种。我们要争取在十年之内,全国三成良田和下品灵田种植新粮种,在仙朝粮种市场上分一杯羹。”

“战争最消耗钱财,如今大乾还是太穷,咱们首先目标还是要让大乾富裕起来。”

“这一点,圣地那边和帝子安都会参与计划。”

“再下一个小议题,为了应对接下来国战以及分担对抗域外妖魔的责任,咱们王氏要在家将族兵的基础上建立一支真正的族军,安业,此事交给你筹办。”

“再下一个话题,血尊者遗迹诱饵已经放出去一段时间了,真魔殿那几位必然开始坐立不安。派人通知室昭和帝子安,一切按照计划行事,让咱们大乾军队不可妄加行动。”

王守哲说是小会议,可一个个的话题,都是如此之巨大,涉及到国政、外贸、国战。

这让隆昌大帝不由得又是翻了个白眼,王守哲这破院子,感觉好似内阁和拙政殿的结合体啊?举国上下的大事儿,仿佛全是他在幕后操控。

……

同一时间段。

南秦。

从地理方位上来讲,南秦国位于大乾西南方,其东北部有些位置与大乾接壤,但剩下的大多数地方,却被一片巨大的内海和安江段相阻隔。

跟大乾复杂多变的气候环境比起来,南秦的地理环境相对要简单的多,却也恶劣得多。这地方不仅常年少雨,植被稀疏,灵脉贫瘠,矿藏储量更是十分稀少,不管是发展种植业,还是发展工业,都十分困难。

唯一能算得上优势的,大概也就只剩下数量还算不少的人口了。

也是正是因此,南秦才对土地肥沃,矿藏储量丰富的大乾土地觊觎多年。

南秦中央偏北的方向,有一座占地面积极其广袤的巨城,名为“毕方城”。

它不仅是南秦境内的第一大城,同时也是南秦的国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