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狡猾的麦道夫(第2/3页)

也就是说明面上NewPay就能从这款产品的发售中赚取20个BP的收益,如果算上富国银行的销售成本,NewPay的收益还将更高。同样短短一周时间,通过NewPay进行定期存款业务的金额已经超过了1亿元,具体客户数NewPay没有对外公布。为什么用户宁愿选择利率更低的NewPay也不选择传统银行,这中间的理由值得所有银行深思。

当传统银行业对于互联网业务的理解还停留在建立网站的时候,已然是庞然大物的NewPay已经通过余额宝向银行业宣告它的到来了……”

对于彼得·蒂尔来说,定期存款只是一个开始,NewPay有一系列的组合拳在后面等着推出。

盯上NewPay的不仅仅是金融机构和媒体,大量投资人同样盯上了NewPay,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当属麦道夫,伯纳德·麦道夫,他设计的庞氏骗局在08年的时候使投资者损失了差不多650亿美元,堪称天文数字。

中招的不乏知名金融机构,像瑞士银行、奥地利银行、汇丰银行、野村控股等等。

在2004年的时候,连麦道夫的儿子都不知道他玩的是庞氏骗局,作为纳斯达克主主席,他推出的投资产品在业内评级甚至比美债还要更高,在08年以前没人怀疑过他是骗子。

但是还是有寥寥数人知道实情,一个是他弟弟彼得,彼得·麦道夫,另外一个是皮考尔,皮考尔是麦道夫的长期合作伙伴,在他的旁氏骗局中获得了72亿美元的收益。

NewPay推出余额宝大获成功后,麦道夫找来他弟弟商量:“我们能不能也搞互联网金融?

利用互联网来进行募资?”

彼得作为既得利益者,自然知道骗局早晚有被揭穿的时候,就像林肯说的那样:“你可以在所有的时间欺骗一部分人,也可以在一段时间欺骗所有的人,但你不可能在所有的时间欺骗所有的人。”

无论是麦道夫还是他弟弟彼得都深知这一点,他们都秉持着同样的想法,把这个骗局维持的足够久,久到自己去世,自己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

但是想了想麦道夫的主意后,彼得说:“我们之前吸引客户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麦道夫的高门槛,需要投资100万美元以上,还需要获得内部人士的邀请,这种策略恐怕和互联网产品销售的准则不符。

根据我对NewPay销售产品的了解来看,他们主打的就是一个低门槛,1美元就可以购买。”

麦道夫最近有些焦虑,因为他知道他即将面临大额兑付。

作为顶级骗子,对于骗局最为了解,所谓专注对冲基金的倍欧集团,他们说是对冲基金,实际上也是旁氏骗局,而且麦道夫从他组织的犹太人聚会中读出了一个消息,倍欧集团快不行了,他们的骗局快要玩不下去了。

当然倍欧集团的骗局远不如麦道夫,最大规模也就45亿美元。

倍欧集团的玩法和麦道夫很类似,倍欧的骗局破产会造成购买麦道夫基金的投资者进行大额赎回,一旦造成挤兑,麦道夫的骗局也会被揭穿。

因此麦道夫需要更多的流动性,需要更多的现金,来支持未来有可能的挤兑。

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互联网金融让麦道夫看到了希望,换做是之前,他还看不上互联网的渠道。

麦道夫起身在办公室里凝视着墙上的地图,背对着彼得说:“彼得,这件事不是我去做,我们需要寻找愿意帮忙代销麦道夫金融产品的互联网渠道。

然后由渠道方帮忙宣传,在公开口径里这变成互联网渠道帮他们客户争取到的福利,能够以零门槛购买原本需要100万美元加上内部人士引荐才能购买的麦道夫金融产品。

你明白吗,我们的主动行为变成了被动行为,变成了互联网渠道的大力争取下,帮助他们客户争取到的。

和余额宝才区区百分之三不到的利率,麦道夫每年利率至少都是12%,富国银行给NewPay的收益不过是20个bp,最多不会超过40个bp,我们最少都可以给NewPay200个bp,甚至更多。”

彼得心想哥哥不愧是哥哥,自己还是不如他老道,“二点几利率的金融产品NewPay都能随随便便卖给这么多用户,要是NewPay帮我们代销麦道夫的产品,以NewPay全球5000万用户的体量,随随便便不得帮我们卖几十亿出去啊。

NewPay帮忙宣传麦道夫过去的辉煌战绩,重点强调麦道夫金融产品的门槛,给用户形成这是难得的福利的概念。”

麦道夫点头:“没错,为了凸显麦道夫金融产品的特殊,我们同样可以设置门槛,比如其他金融产品随时都可以买,而麦道夫的金融产品有一个固定的销售期,过了销售期就买不到了,我们一般都是在2月进行分红,销售期就选在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