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为Matrix寻找新的管理者(第2/3页)

我其实是站在一个相对宏观的层面,来表达我的想法,最终把这些需求逐一落地,变成软件上功能点最终还是靠腾讯整个团队。我后来很后悔和Pony谈我的想法,和他谈了之后,他每天都要发邮件给我,和我讨论产品细节。

Pony会把问题罗列,1、2、3、4、5这样子,一些很细节的问题他也会罗列出来,他知道我不会都看,就会把问题进行一个优先级排列,把他觉得重要的往前排,我没有精力去每个问题都解答。

所以我也会挑我知道的,我觉得比较关键的问题去回答。从决定要做企业qq,到最终企业qq上线,我们至少往来发了上百封邮件。”

马芸调侃道:“Newman,你是世界上最顶级的产品经理,你这是在挨个教Pony做产品,这确实有点太偏爱了。

早知道我也应该厚着脸皮天天骚扰你。”

周新大笑:“我是有点烦躁的,但是想到腾讯我持有股份,帮助腾讯也就是帮助我自己,所以还是会每天抽出时间来回复一下他。

而且我好像天生就有这种天赋,互联网产品应该做成什么样的形态,我几乎不需要思考,凭借直觉我就能够判断他们的做法是不是可行的。”

Pony马和周新长期接触,他对这点深有感触。因为在之前那段时间他几乎每天都会发邮件给周新,Pony发现周新回复的时间集中在旧金山时间的早上九点,Pony马还在国内的时候会算好时差,然后在快到九点的时候发邮件给周新。

Pony马发现自己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疑问,周新的回复都很快。

如果重生是一种天赋的话,那周新还真没说错。

马画藤接过话来:“我在和新总接触之前我其实不太明白,最厉害的产品经理,到底有多厉害。

后来我发现,确实厉害,真的这是一种天赋。

做过互联网产品的都知道,关于一个功能,大家会有不同的想法,到底要做成什么样的效果是使用体验最好,最能满足用户需求的。

企业qq是B端产品,面向的是企业类客户,和个人qq截然不同。个人qq我们只需要注重好用就可以,用户怎么样觉得爽我们就怎么来,而企业qq同时需要兼顾用户体验和满足企业日常经营中的需求。

想要在中间达成平衡会非常困难,就像在高空中踩钢丝一样,很难寻找到那个平衡点。

我们需要经过大量讨论,产品团队会有不同的想法,很多时候我和志东、晨晔他们,也就是我们的创始人团,都会对于产品有不同的想法。

我们一般需要做出不同效果的demo,然后进行大量的使用测试,最后判断出哪个想法比较合适。

而新总完全凭借想象就能够告诉我怎么样最合适。我有的时候会说我们的想法,有的时候不会说,新总的邮件会描述出他觉得最合适的效果。他的回复有的时候我们想到了,有的时候我们没想到,没想到的时候甚至比我们团队一起讨论很久的想法还要更好。

当然也不是全部,大概百分之九十以上吧,新总的想法我们可以直接拿来用。

搞的后来我也不想麻烦新总,一是因为我不太好意思继续这么高强度的打扰新总,二来是我发现我们团队都形成了依赖心理。

我们发生分歧的时候,大家的第一想法就是发邮件问问新总。然后新总在提出他的想法之后,大家都不想再争论,大家潜意识里会觉得就按照新总的想法来。还做什么demo做什么测试。这对企业本身构建标准化工作流程来说并不好。”

Pony马说完之后台下的听众们都在讨论,因为关于周新对产品敏锐的洞察力,在杂志上也好、名人访谈也好、又或者是周新名下企业内部员工爆料也好,大家都看过不同信源的报道。

因此在后续观众提问环节,第一个问题就是:“周总,您好,我想问问您关于产品的这种思维是如何培养的,对于我们这种互联网从业人员来说,互联网产品的设计能力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做一个提高。”

周新其实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因为说白了他的能力来源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我觉得我的思维更多的是天赋,我好像天生就能够捕捉到用户的需求。

至于后天怎么培养,我认为更多是需要一种经验,行动-反馈-思考-优化,在日常工作中有这样一个递进的关系,形成不断完善的思维模式,这可能是比较重要的一点吧。”

“周总,我想问您,您站在投资人的角度,您更青睐于哪种企业呢?”大家关注的点都差不多。

周新难得回国,也不怎么在公开场合露面,对华国的创业者来说,能够有这种机会了解到他的想法非常难得。

周新回答道:“很多方面,首先看人,投资企业其实是投资人,我会看创始人团队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