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无言之牢(终)

李小童的自杀在网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衡源二中弑师案”犹抱琵琶半遮面,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在网上持续发酵。

报道称,该校三名学生从实验室里偷出重金属,毒杀了老师之后畏罪潜逃。警方发现后立刻追捕,其中一个女孩子畏罪自杀,另外一个女孩疑似也是重金属中毒,现在陷入植物人状态,正在观察中。女孩自杀的两天后,警方在山里找到了那个脱逃的男孩子的尸体。

随后,李小童自杀前在医院的便签上写的几句简短的遗言被曝光,次日,一个自媒体知名记者爆出大部分衡源二中内部的照片,无论是铁栅栏还是处分的告示板,无一不让人觉得触目惊心。

衡源二中被推上风口浪尖。

林不复看着报道上赵黎的名字,说:“行啊老大,果不其然是我们的好领导,双休日都能跨地区立个功。老关这次可得开心死了吧?”

他说着转过来,问:“不过网上曝出来的那些图片都是真的吗?多少夸张了吧?”

没等赵黎回答,常湘摇了摇头,说:“事实比起文章有过之而无不及。我很久之前就看过有关这部学校的信息,完全剥夺人权,教师对学生非打即骂。面壁和耳光都是家常便饭,很多当事人曾经现身说法,不过一点水花都没激起来。不过老师其实也没好到哪里去,教学压力很大,加班熬夜都是常事,被教导主任训起来好像也是那么一回事。就是这样的系统,恶性循环。”

不谙世事的林不复露出极度惊讶的表情,说:“家长知道吗,这还把孩子往那里送?”

常湘没回答,几个人的手机同时叮咚响了一声,常湘往微信群里推送了一则消息。

这是一则新闻报道,一群家长们举着横幅,牌子,声援衡源二中,对批判的声音发出了严重的谴责。报道里还贴了几个衡源二中毕业的成功人士为母校发生的文字,其言慷慨不已,满篇充满了“工人阶级的孩子唯一的出路”,“何不食肉糜”类的文字。

赵黎滑动光标,缓慢地看完了这一则报道,页面拉到了最底端,光标跳动了两下。赵黎这才松开有些僵硬的手,说:“为虎作伥。”

几人看向他。赵黎看着电脑屏幕,头也没抬,说:“人或事物但凡想为你好,但凡想要用这个幌子,他首先得把你当人看待,除此之外,全都是为了自身利益而伪装起来的高端的恶。父母对孩子过分的掌控欲尚在此列,何况是学校?”赵黎的目光停留在屏幕的某一段上——“我永远感谢衡源二中的三年生活,你们没有这么努力过,没有获得接下来的成功,是不会懂的,如果这点苦都吃不了,估计也干不成什么大事了”。

半晌,赵黎复又开口:“制度的畸形和错误,不会因个人的受益与否而改变,那些为其辩解的人,无论是老师,家长,还是毕业后所谓的成功人士,都是罪人。”

你认为用三年的苦难——哪怕人权被侵犯、被剥夺,来换得一张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是值得的,可以,这是你的自由,可你要是跳起来大叫:“我觉得这是对的!”这就是缺德。

好比一个人砍断了胳膊得到了五百万,就去大肆宣扬砍断胳膊的好处一样,多么无稽。

“我用自己的命去换了那个女人的命,一点不觉得后悔。

我尝试无数次呐喊,可发不出声音。我有很多牢笼。

我不愿再忍耐了,我应该去死。

我也要她一辈子后悔。

我就是要她悔恨终身。

还有人活着,你们应该去看看他们。

有的是木头,有的是人。

如果有这么一点声音,我就也没有白死。”

这是李小童不成文的遗书。医院床头的便签纸很小,正好写满了两张。女孩的字迹龙飞凤舞,颇具筋骨,顿挫有力。

字如其人,这该是多么个性鲜明的女孩啊。

赵黎看着这封遗书,沉默了许久。这些话指意不明,看起来压抑得很,任人思索起来,顿觉后背发凉。

江酒臣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手指在“她”字上点了点,轻声说:“这是说她的母亲。”

赵黎看向他。

“‘那个女人’是指林芸,剩下的‘她’都是指她的母亲。”江酒臣说,他看着赵黎,说,“带你去个地方。”

开车到邻市,花了三个多小时。跨市之后又循着地图找了将近一个小时,才找到两市交界处一个郊区的墓园。

江酒臣跟赵黎躲在树后,看着墓碑前的女人。今天天气很冷,那女人在墓碑前站了已有小半天,她面色冷漠,没有一点多余的举动。

“那是李小童的妈妈。”江酒臣轻声说。

赵黎蹙眉。这女人怎么这样……无动于衷?

“李小童说要让她后悔是什么意思?”赵黎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