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你,是命运对我的恩赐 第3节(第3/3页)



  她是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的,老三的日记里没有谈到,因为他托弟弟转交静秋的,只是跟静秋有关的日记,是他认识静秋之后记的日记。但我们从老三的思想境界和为人处世可以看出,老三受母亲的影响远远超出受父亲的影响,也许是因为父亲忙于公务,无暇顾及子女教育,也许是因为父亲的活法不符合老三的价值观,因而更愿意像母亲那样生活。

  虽然老三在谈话中和日记里都没有详述他那段“政治联姻”,但我们可以猜测,那主要是他父亲的意思,要么发生在他母亲去世之后,要么就是老三跟丹娘并非毫无感情,因为他母亲是一个追求真爱的女人,怎么会忍心让儿子去承受一桩无爱婚姻呢?至少我们知道老三跟丹娘“牵过手”,照相时也还算亲密,因为他们的肩膀重叠了,致使长芳剪开他们的时候,不得不牺牲了老三的部分肩膀。

  老三为什么跟丹娘分手,我们不知道,从他的谈话中,我们可以听出是因为不喜欢“政治联姻”。但按我们外人快刀斩(别人)乱麻的思维方式,这个好像说不过去,不喜欢政治联姻,一开始就不同意这门亲事;既然同意了,就说明还是有感情基础的,就不完全算政治联姻。

  当然感情的事不是乱麻,快刀也拿它无法,估计老三开始并不讨厌丹娘,加上父亲的前程,于是同意了这门亲事,并且准备好好跟丹娘爱下去的。但也许一个比他大几岁的丹娘在爱情上也比他老练成熟,而老三象大多数男性一样,更喜欢青涩懵懂,情窦初开(未开)的女孩.最重要的是,丹娘的父母即使不比老三的父亲官阶更高,级别也绝对不比他父亲低,不然不能影响他父亲的前程,甚至掌握他父亲的生死大权。

  按老三的个性,高攀一定是件使他自己都瞧不起自己的事,爱情中搀杂其它因素也便不叫爱情了。这使他特别理解静秋的不愿高攀,因为他在这一点上,就是一个静秋,除了性别不同,其它什么都一样。为了家人,可以牺牲自己,但如果牺牲的是爱情,损失就太惨重了,能逃自然要逃。

  如此看来,他更多的是他母亲的儿子。

  老三的母亲最后选择了死,但我不想说她的母爱不如朱佳静老师深厚,我宁愿相信那是因为她的孩子们已经长大了,她可以放心地去了。从她最初的幻灭到她最后谢世,其间一定有几十年的时间,这几十年,她一定是靠着深厚的母爱才得已熬过来的。

  她的死,无疑极大地震憾了老三,我们可以从他后来对待静秋的态度上看出来,他总是那么小心翼翼,担心静秋误会,害怕静秋不知道他爱她,或者不相信他爱她,为了让她相信,他什么都愿意做,包括等她一辈子。我们相信老三说得出就做得到,如果他没在二十六岁就去世,他就会痴痴地等,只要静秋让他等,只要他的等不会使她不开心,只为了让静秋相信世界上是有永恒的爱情的,只为了静秋不会像他母亲那样,因为对爱情幻灭就结束自己的生命。

  我们可以说,老三的母亲倾其身心,教会了老三一首歌——一首爱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