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九章 城头变幻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下)(第4/4页)

“破格录十一之龄的高珪璋为有史载以来的神童状元,又选贤用能,方有我大宋扫平西夏,解西北百年之忧患。”

“如今燕云十六州光复在望,我大宋终于也有了复汉唐盛世之大气象……”

安坐在樊楼东楼雅间中的师师姑娘,听着下方的那些明显喝得面红耳赤,犹自兴奋地在这里高谈阔论的达官显贵。

优雅地抬起了玉臂,给坐在一旁,犹如泥雕木胎一般坐着一动不动的大宋天子赵佶递上茶水。

虽然官家赵佶今日滴酒未进,可是他那张白净的脸庞,已经赤红得犹如喝醉了一般。

这些美溢之词,是他这一辈子听到过的最美妙的声音。

那种感觉,甚至都快要赶上他第一次登上登仙舟,凌空百丈,远眺大宋大好河山时的心情。

不,甚至是犹有过之,太祖立国,太宗皇帝除了扫平一个北汉之外,再无武功。

之后百余年来,大宋虽然文治鼎盛,富甲天下,但是却成为了天下诸国眼中的受气包,钱多人傻的那种。

而今,终于在自己与爱徒高璋的操弄之下,有了汉唐盛世之气象。

汉之武帝,唐之文皇,也不知道等到自己百年之后,这天下,会给自己一个怎样的美谥?

自己会被后世称之为宋武帝?不不不,仅仅一个开疆拓土或者平定祸乱的巨大功业,又怎么足以形容自己的那盖世的才华学识,文采风流?

兴许,只有一个圣字?不不不,那位辽国圣宗皇帝文治弱于朕,武功亦弱于朕,焉有与朕并列于青史之理?

等朕好好想想,还有哪个字,唔……德覆万物曰高;功德盛大曰高;覆帱同天曰高。

不过那位唐高宗不过是多借父萌,方有此绩,而自己虽也承父兄之业,却远胜父兄之功绩。

必可像那唐太宗一般,开创专属于自己的“**之治。”

唔……如此一来,似乎由义而济曰景;耆意大虑曰景;布义行刚曰景;致志大图曰景;繇义而成曰景;德行可仰曰景;法义而齐曰景;明照旁周曰景的景字,更适合自己……

一副管事打扮的杨戬此刻脚步匆匆地赶到了楼上,凑到了正在考虑自己生前身后名的官家赵佶耳边。

“……官家,辽国使节马植,已抵东京。”

赵佶端起了茶水,犹如饮酒般一口抽干,甚是扬眉吐气地得意一笑。

“终于来了,他若是再不来,朕都想要派人去接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