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太祖命殒黄龙府(第3/4页)

就连去那玉清昭应宫的次数都少了很多,不过,去师师姑娘那里还是一如既往。

另外就是官家对于状元公你的信任还是那么的一如既往。

从各方面的反馈来看,师尊还是那个师尊,每隔三到五日,必定会有信抵达河北路。

信里边不是在聊家常,就是在显摆他又创作了什么样的艺术作品,甚至有时候还埋怨小高送往东京汴梁的特产太多,他送了人都还剩下不少。

与其说是抱怨,倒不如说是夸奖,高璋自然是师尊一说,弟子必定认错,但是这样的错,宁可多犯,绝对不能不犯。

要不然,师尊怎么可能会亲自下恩典,许自己的妻子前往河北来陪伴自己左右?

还寻了理由,又给自己亲爹加了食邑,这一切不正说明了一件事情,礼多人不怪。

……

看着那一车车准备好的礼物,由着一队禁军护送着启程离开。

高璋也放下了心中的大石,这才跨上了座骑,决定到街面上溜达溜达,看看越来越繁华的雄州百姓们的生活场景。

如今高璋已经将自己的官邸,从保州移到了更接近边境的雄州。

此刻,雄州城内,不但有大宋的百姓和商贩,也有不少来自于辽国的商贩和百姓在此。

因为今日,正值大宋皇家医馆雄州分馆每逢每月的十、二十、三十,才会举行的义诊。

这自然也是出自于高璋向师尊的建言,为的自然还是收拢河北路的民心。

同时还顺势影响那辽国与大宋接壤的诸州县汉民的民心。

自打高璋决定要从那女直人的手中买下那些战俘开始,就已经考虑过对方会拿老弱病残伤来晃点自己。

高璋去信告诉师尊,想要赢得民心,并且要让那些辽国的百姓军民知晓是谁对他们施恩。

所以最好就是以皇家的名义在这与辽国接壤的诸州县开设皇家医馆分馆。

一来,可以让大量的医者前来这些地方,平日里为百姓诊治,然后每月再抽上三天为百姓们免费义诊。

另外,还在这些边境诸州县也都兴建了完备的官学,让那些贫寒子弟,也能够有机会读书。

而且这些州县的官学,皆是由开封金属工坊出资兴办,除了蒙学之外。

还开始了算学、机械、纺织等好几个学科,这些都属于是委培。

只要你们乐意去上,那么你们的学费将会全免,而且学成之后,直接进入到那些开封金属工坊旗下的产业做事。

莫要看仅仅只是兴建医馆和学馆这两种简单的手段,但是这里边却都是包含着最基础的民生工程。

高璋可是记得,后世中东那巴以冲突地区,哈马斯正是靠着医院和学校,赢得了不少的民心,甚至还屡屡让那号称巴正统派的巴解组织狼狈不已。

就足以得见,这两招只要用得好,绝对是收获民心最犀利的工具。

……

一身普通的人服饰的高璋,来到了那义诊的皇家医馆雄州分馆的那条街。

医馆前,已经挤了上百号人在那里排队,并且是由差役来负责维持秩序,避免发生纷争。

另外还安排了人分发号牌给那些病患者,以避免有人等到天黑关门都看不上病而心生怨意。

而在这里排队的百姓,不但有宋国的,也有辽国过来的汉民,甚至是契丹人。

不过好在,这引起医馆都一视同仁,再加上他们那手精湛的医术,在这辽宋接壤的诸州县百姓那里可是广受好评。

而在距离医馆不过一街之距,就是那雄州的官学,这里边的蒙学馆颇具规模。

而在这里上学的,可不仅仅只有雄州百姓的孩子,还有一些正是从辽国的归义城,霸州等地过来读书的辽国青少年。

不为别的,就因为在这里读书不但可以免费,甚至还能够在未来有着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谁不乐意?

有些辽人,只是悄悄地将孩子送过来,而有些人,则是举家迁入宋境。

当然,想要迁入宋境,手续并不复杂,毕竟大宋是巴不得。

而辽国与大宋接壤的那些官吏,绝大部份都已经被皇城司的探子各种上下其手,收买了个遍。

至于那些州县的役吏们,同样也是只要钱给够,他们自然也不会拦着,毕竟拦着就是挡人财路,那可是会死人的。

现如今,辽国留在宋辽边境的契丹兵马,已经只剩下了万余武卒,其余的皆是在当地招募的汉人士卒。

而那些契丹武将们,同样也得到了那些宋国商贾的大笔贿赂。

只要宋人没有兴兵来伐,对方只是做点生意,哪怕是搞点人口生意,只要双方你情我愿。

他们这些只要有钱就足够的契丹将领自然也很乐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