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章 用状元公的话来说就是,科技下乡,技术入户

为师可不想丢脸丢到汪洋大海上去,丢得四海皆知,万国皆闻。

倘若有机会,那就最好给那倭国一个狠狠的教训。

朕要让那混帐倭国明白,惹恼大宋官家是什么样的下场。

写罢了这封书信之后,官家赵佶盖上了自己的私人印鉴。

然后又拿来了高璋给他篆刻的那枚福寿延绵章也盖到了信纸上,这才满意地露出了笑容。

因为他相信,小高肯定能明白自己的意思,他肯定能够为自己这个师尊找回颜面,不会让自己失望。

信使从宫中宦官的手中恭敬地接过了那个装着圣旨以及官家亲笔书信的木匣子,快步来到了自己的座骑跟前,刚刚翻身上马,正要驰出。

然后就听到了远处传来了高呼,下意识一声头,就看到了一骑快马而至。

“且慢且慢,这里还有几封书信,劳烦兄弟你一并带给状元公。”

“谁的书信?”这位信使有些错愕地开口相问。

就看到了这位赶来之人,凑到了自己近前之后,这才悄悄地递过来了一个木匣子,又顺便送过来一块份量不轻的黄白之物。

“蔡相一封、童观察一封、高太尉一封……”

听到了居然是这三位,这位信使眼皮一阵狂跳,赶紧将这个木匣子也用油纸包裹好。

再塞进了那个防雨的牛皮袋子里边,这才正式打马狂奔而去……

乖乖,看样子,那倭国国主,也当真是个不了得的人物,居然把大宋这么多的权贵全给惹毛了。

信使一边胡思乱想,一边打马朝着远处狂奔而去。

……

高璋此刻就站在田地旁边,打量着那些比起往年,足足早了差不多一个月开始在田地中忙碌的农夫。

而随着高璋这位身穿紫袍的翩翩美少年行到近前,许许多正在田地中忙碌的百姓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朝着这位传奇少年恭敬行礼。

高璋这个时候都会亲切地上前,将这些农人扶起,关切地询问起他们种植这占城水稻,可有什么疑难问题。

面对着这位和蔼可亲的俊美少年郎高官,一干农人脸上全是憨厚的笑容。

一口一个状元公的叫着,方百花戴着纬帽,扶刀而立,站在不远处,看着高璋与那些农人一起就在田坎边上聊得眉飞色舞。

至少方百花长这么大,还真没见到过如此得民望的官员。

而且还如此的年轻,如此的前途无量。

“咱们公子当真是去到哪儿,哪儿的百姓都认得他,记得前几日去那常熟县,公子连马都骑不了,当地的百姓把路都给堵死了……”

“谁让咱们公子勤政爱民,为了能够让苏州百姓愿意种植那双季稻。”

“从去岁开始,每到一个村,都会留上两天,亲自跟那些老农交谈。

讲述那双季稻的好处,又特地邀请了各地的士绅,还有乡老,德高望众者。

到那明州那些种植双季稻的村寨去调,对,公子说那叫调研。

从那明州等地请来了农官,到处宣讲……要不然,又怎么可能会有今日之盛况?”

一干高府家丁亲兵,与那些苏州官吏们正在一旁小声地嘀嘀咕咕。

状元公可是早就有交待,不许大家靠近,打扰他跟百姓们交流。

此刻他的身边,也就富安、陆谦等几位身手敏捷,颇有勇力的亲兵。

这些苏州官吏,都是在高璋平定了江南朱氏之乱后,这才从各地调来的。

说实话,这帮官吏,第一次得见这么做事的知州。

过往以来,作为一州之首官,多是呆在城内,该吃吃该喝喝,哪怕是清官,好官,顶多也就只是干出点实绩便可。

去岁之时,听闻这神童状元说要在苏州推广种植双季稻之事。

大伙自然也都举双手表示支持,可也就那样,毕竟那明州都已经种植双季稻将近二三十载的时间。

至今,也只有两个县,近三分之一的田地种植罢了。

何况你这从来没有种植过双季稻的苏州?

大伙考虑的自然也就是按步就班的推进,从那明州搞点双季稻的种子过来,然后找个几户农人,让他们种植种植,意思意思也就行了。

谁也没有想到,这位神童状元公的骚操作如此之多,又是请农官过来讲课,又是亲自到村寨走访。

还请了苏州各县的有头有脸的人物前往明州调研。

重点是这位神童状元还亲自编写了许多的童谣、标语,命差役张贴到村寨里边去,用状元公的话来说就是,科技下乡,技术入户。

偏偏这位神童状元在这苏州的威望高得飞起,不论是那些士绅富户,又或者是乡下老农,都还真信他的。

在苏州一带,谁要敢说这位状元公一句不好的话,不被人戳脊梁骨,就是被人鄙视唾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