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只手遮天的权宦、奸相、潜邸旧人组合(第2/3页)

童、蔡二人的脸色顿时变得难看起来,而那暴脾气的童智胜意欲开口,可是看到了高璋投来的安抚眼神。

这才克制住自己心中的怒意,站在原地。

……

看看满朝文武臣工脸上那满满的敬仰,还有他们那发自肺腑的赞誉之辞。

大宋的朝堂之上,已经有很久没有出现在这样的场面了。

作为一位很喜欢听好听话的大宋天子,官家赵佶被这一波马屁给拍得可以说是神魂颠倒。

好在,等到这一波马屁的喧嚣渐渐地平息之后,官家赵佶看着那三位年轻人,露出了一个欣慰的笑容。

抬起了手臂,示意那一干臣工安静下来。

“小高爱卿,卿可还记得,朕当时在这垂拱殿内,对你委以重任之时的交待。”

“官家所言,微臣当然铭记于心。”

高璋乖巧地恭敬一礼答道。

“小高爱卿,你果然做到了你当日在这垂拱殿内当着满朝文武向朕做出的承诺。”

“有理有节,不卑不亢,既不失我大宋之威仪,亦不损我大宋之利益……”

“让那辽国明白了,我大宋绝不可能因为他辽国天子一纸国书,就会令我大宋卑躬屈膝。”

说到了这,官家赵佶意味深长地扫了一眼这满朝臣工,特别是那帮子怂派臣子,此刻一个二个装傻充愣。

就好像官家说的是别人,关他们屁事。

……

官家赵佶在垂拱殿中,好好地夸奖了一番高璋还有那童、蔡二人。

决定择吉日接见那位辽国使节,同意大宋恢复对辽国的货币输入,以及开放对辽国的各类书籍出售。

毕竟这些东西,原本在官家赵佶的亲爹神宗执政之时,就曾经与辽国展开了这些贸易。

而今,只不过是又重新打开这道口子而已。

就在官家刚刚宣布这个消息的当口,便有江南籍的官吏站了出来,表示反对。

认为大宋手中掌握着最多的印书作坊和造纸作坊,但是,那些书籍,可都是文化精髓。

怎么能让它们轻易地流入那些对大宋虎视旦旦的辽国之手。

辽国原本武力就远在大宋之上,倘若连文化方面也后来居上,由着辽国培养出了更多更杰出的人材,对于大宋而言绝非好事。

而且最主要的理由就是,印刷书籍,本身就是一件高成本的活计。

官府每天都会为了各地的官办学校,向各书坊强行摊派了一批书籍。

现如今,居然还要卖给辽国人,如此一来,怕是那些印书坊手中的书,除了涨价之外,没有第二个选择。

一听到书籍要涨价,国子监那边的官员还有户部官员都立起了眼角,咋的,你们这帮子江南籍的官员手中握着不少的书坊。

现如今准备原地涨价还是咋的?随着大家的激烈嘴喷,大殿之中吵作一团。

兴许是辽国的退缩,终于让一干官吏重燃斗志,恨不得大宋一个铜板,一纸厕纸都不能流入辽国。

高璋眯起了两眼,打量着那些官吏,哪里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这踏马就跟后世的明朝官吏们强烈要求禁海,可那些官吏的家族,却都在跑着海运,赚得钵满盆满。

就像现如今,能够搞辽国书籍走私的,正是那些有背景有渠道的官员的亲属和家族。

……

这个时候,高璋朝着身后边的蔡老六瞄了一眼。

已然早就已经跃跃欲试的蔡老六终于收到了师兄给出的信号,当即吐气开声。

“官家,臣以为,为了避免我大宋书籍价格出现巨烈波动,影响到我大宋千千万万求知若渴的有志之士。”

“臣请官家恩准,由我大宋开封商务印书馆接下这项与辽国进行书籍贸易的重任。”

方才还吵得热火朝天的垂拱殿内,瞬间一片死一般的寂静。

一双双眼珠子,全都齐刷刷地集中到了蔡老六那张桀骜不驯的肥脸上。

就连那蔡京,也惊讶地瞪圆了眼珠子,满脸全都写上了震惊。

这商务印书馆老夫倒是听这小子提过一嘴。

可那开封商务印书馆居然想要独占好处,老六你这个孽畜怎么也不提前跟老夫打打招呼?

“蔡六郎可莫要开玩笑,方才蔡相所读之条约里边可是有约定。

光是九经书疏,每年就需要供应辽国十万套,这个不知哪来的商务印书馆,他能印得了吗?”

“就算是江南最大的印书坊,一年所印之书籍也才不过三十万册。”

“这间开封商务印书馆,乃是那之前连创佳绩,圆满完成了朝廷军械外包业务的开封金属工坊旗下产业。

怎么,诸位莫非是不了解开封金属工坊的信誉?”

蔡老六当真不愧是大宋第一挑衅小能手,目无余子的表情斜挑的眼角,看得一干朝廷臣工差点当场炸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