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颜如玉(第2/3页)

不成想无心插柳柳成荫,当初善念的一举,如今竟救了自己一命。

之后这位成秀才当年及第,位列三甲,之后一路升迁,直至现如今的五品大员。

此次作为钦差大臣,巡视中州,刚到这里,就遇到这档子事。

成钦差来这的路上,就道听途说了许多当地官商勾结的事情。

起初听说今天有人要被斩首,就翻看了一下卷宗,发现了诸多疑点。

料想是哪个倒霉的平头百姓,遭了无妄之灾,于是第一时间阻止了行刑。

不成想无意间竟救下了自己的救命恩人,也算是天理循环了。

成钦差和老秀才相互道过谢,老秀才就打算转身离开。

如今对方已是高高在上的大官在,自己一个土匪账房,就算是过命交情,二者也是云泥之别。

就在这时,成钦差叫住了老秀才,并将之前被官差收走的银子递换还给他。

老秀才犹豫一番,还是接下,粗略一掂量,只多不少。

成钦差看出了老秀才的疑惑,解释道:

“官府无故关了你一个多月,这多出来的钱就当是对你的补偿好了。”

老秀才这才战战兢兢收下了银子。

成钦差略一犹豫,还是说出了心中所想:

“老先生,与匪寇同流,终归不是我辈读书人该走的路,还望老先生尽早抽身,以免以后再像今日这般,惹火烧身。”

忠言逆耳,老秀才知道对方是出于好意,捋了捋胡须,笑道:

“多谢大人关心,老朽当日险些饿死,是望石寨的白大当家赏了口饭吃,虽然圣人有过‘舍生取义’的教诲,但怎奈老朽终究是肉体凡胎,抵得住诱惑却抵不住腹中空空。

于是就跟着那白自敬上了山,小老儿虽然进了山寨,却是半点为非作歹的事都不曾做过,这些年除了教授大当家的女儿读书外,也就是算算账了。

这些年见多了看多了,却仍是无法习惯寨中人的所作所为,这才向大当家请辞,想回县城做一个教书先生。

不瞒大人说,这些银子就是临走时白自敬赠与我的本钱。”

听老秀才说完,成钦差原本的忧虑一扫而空,全都化作了欣喜。

虽说老秀才没做什么坏事,但整日与山贼为伍,难保不会有朝一日被连累进去,连个全尸都留不下。

成钦差之所以对老秀才担忧,除了对方曾救过自己一命外,还有一股子读书人之间的惺惺相惜。

如今对方能迷途知返,多晚都不算晚。

成巡抚欣慰之余,亲自提笔为老秀才写了一份文书,然后盖上了自己的五品官印。

在王朝,开办私塾可以不需要官府的文书,甚至连像样的教书先生也可以不需要,只要识字就行。

毕竟在这个时代,普通百姓能做到识字,已经是了不得的事了。

但真正的名门士族,都会将孩子送到正规的私塾学堂中,教书先生都有功名在身,最低也是个秀才。

然而官府的文书,又岂是随随便便能给的,那看起来不甚值钱的一个县令印章,市场行情价少说也要几百两银子,更何况是眼前这种五品官员的印章。

若说之前成钦差是还恩,那现在的行为就是大义了。

老秀才一把年纪,难得眼圈泛红一次,哆哆嗦嗦地接过文书,看了又看,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成钦差先是雪中送炭,如今又是锦上添花,这让老秀才怎能不激动?

……

知县被斩,新任知县调任需要一个月左右,这段时间县里大小事务,只能由巡抚钦差成化吉暂为代管。

成化吉短短八年内,能由当初一介布衣,走到今日五品大员,甚至成为巡抚,手执尚方宝剑,掌握一众官员生杀大权,自有其独到之处。

单说他处理起县中政务的手段,就让当地县丞主簿都看傻了眼。

短短三天内,县衙积压的百余件案子,除了几个无从考证的陈年旧案,剩下的都被其处理得干净漂亮。

甚至有一件搁置了近二十年的凶杀案,也被他在卷宗里查到了蛛丝马迹,顺藤摸瓜之下,将凶手抓捕归案。

之后他又组织百姓掘沟改道,做了一番造福后代的水利。

他的这一系列举措,赢得了当地百姓的齐声夸赞,称赞之余,又不免心生不舍。

不知这位真正当得上“父母官”三字的大人,何时会离去。

期间成化吉得空,就提着一壶花雕,去找老秀才下棋。

老秀才见对方丝毫没有架子,渐渐放下了拘谨,二人一来二去竟成了罕见的忘年交。

在成化吉的帮助下,老秀才寻得了一处合适的庭院,稍加修缮就可以作为教书的私塾。

老秀才一辈子没交什么朋友,和他最亲近的也就是徒弟白玉娘了,如今半百年纪能结识风光无限,前途更加无限的成化吉,也算是人生一大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