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 口袋阵!(第3/3页)

东平州有嫂子杨小弥……而杨小弥的兄长杨起隆又领兵三万来北京勤王!守北京的九门提督张勇还是杨皇后一手提拔起来的人!

所以和嫂子一起辅佐幼君,似乎是最好的选择……

“东平州万万不能有失啊!”王进宝也是杨小弥提拔起来的人,要不然杨小弥也不会写信给他了,“东平州的堡垒比济宁州更坚固!而且那里还存着几十万石粮食和几十万捆马草……一旦落入明军之手,那可就坏了大事了!”

常宁这下子可沉不住气了,明军未必会为了杨小弥去打东平州,但是东平州的几十万石粮食对他们绝对有吸引力……那足够八十万明军敞开吃几个月的!

有了东平州的粮食,李中山说不定会在打败康熙后直扑北京……

想到这里,常宁大声下令:“传……传本王令旨,全军开拔,移师东平州!”

“嗻!”

几个就在同一时刻,兖州府城滋阳城内的巴海也发现城外的明军已经走了!

不过他并没有和常宁一样犹豫不定,而是在第一时间就决定要去杨皇后那里。

他老人家当然不是对康熙皇帝的老婆有什么非分之想,而是他为官多年的积蓄都存在瑞信堂里!

而且他这些年一直都是常宁夹带里的人物。

玩了半辈子政治的巴海当然知道常宁和杨皇后一旦倒台,他也肯定没好果子吃。

所以现在无论如何都要先和杨皇后、常宁、杨起隆一起抱团。

而且,东平州也的确丢不得!

至于康熙是死是活……就交给祖宗、佛祖和长生天去保佑吧!

……

常宁和巴海这两个大清忠王、忠臣的行为,毫无疑问把他们的康熙皇帝给小小地坑了一把!

因为之前在济宁州城下安宁扎寨的明军第二军团李忠贤所部,并没有去扑东平州。

李中山和李忠贤是不可能知道杨皇后把守城的清军(索额图部)都打发走了,然后自己一个人在那里唱空城计。所以,李中山也就不会认为李忠贤的部队可以很快打下东平州。

而且现在也有比东平州和杨皇后更重要的目标——就是康熙皇帝本人和他率领的清军主力了!

康熙之前在地图上发现的“口袋阵”,其实就是李中山、周昌精心布置的!

不过他们也没想到这么个口袋阵,居然能把康熙装进来。

他们只是在那个孔圣公派人来报告说清军大队来源曲阜之后,临时修改了“口袋阵计划”。

当时他们只准备消灭个三五万清军,顺便再把曲阜拿到手里,最后再从孔圣公那里得到三五十万石的粮食。

这样,北伐大业就稳了!

可谁也没想到康熙皇帝居然领着将近10万清军一头扎了过来!

这不就是千里送人头,礼轻情意重吗?

这么好的麻子头,怎么能不一刀剁下来?

而要消灭康熙,那李中山和周昌准备的两个军团,共10万大军就有点不大够了。

10万对10万……双方的武器现在又没有代差,清军的骑兵数量还有压倒性优势!

明军能取得胜利就已经不容易了,想要取得歼灭性的胜利……得加兵啊!

好在济宁州和滋阳距离曲阜和邹县都不算远,也就是几十里上百里路,赶一赶就到了。

所以,李中山和周昌马上调整了布署。

一边让胡一枪努力诱敌,尽可能的把康熙皇帝往套里引。

另一边让李忠贤和常威从济宁州和滋阳城下退兵。然后分别向白马河和曲阜以北、以东运动,争取用四个军团20万大军包打康熙!

……

而在同一时间,杨小弥向杨起隆、赵良栋送出的亲笔信,终于抵达了天津卫城。

杨起隆和赵良栋二人这几日一边再等待杨小弥的回信,一边在静观明、清、周三国大博弈,同时他们也联络上了九门提督张勇,还从张勇那里得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康熙居然还在北京这边留了一个后手!

老太后布木布泰守着太子保清(杨小弥之子),手里头还控制着五万科尔沁铁骑。

虽然这五万铁骑并不都在北京城内,但是离得也不算太远。只要老太后一声令下,这些骑兵就会开进北京城了!

此外,北京城内还是有一些八旗兵的,虽然数量并不太多,但还是可能守着紫禁城坚持到科尔沁骑兵赶到。

另外,杨起隆和赵良栋还得到消息,知道有数万明军正从大名府方向着北京城开过来!

这个是正经的大明王师……他们越接近北京,北直隶这里的老百姓迎大明的热情就越高!

所以,杨起隆、赵良栋、施琅、郑得胜都有点儿举棋不定。

就在这时,杨小弥催促他们进京勤王的亲笔信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