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有倭寇?找中正啊!(第2/3页)

那时候的沿海渔民,日子都过得极为艰难,风平浪静的时候还能有鱼吃,要是遇上连日的狂风暴雨,渔船出不了海,恐怕就得挨饿。

更可怕的是,他们还得躲着大清水师的走私船!没错,就是水师走私船……将东南沿海各省出产的丝绸、瓷器、茶叶走私出去的是他们,把粮食、铁器、火药卖给大员岛郑家的也是他们,而负责沿海缉私,每年往上面交海贼和走私贩人头的也是他们。

可是海贼是衣食父母,走私贩是他们自己……杀“父母”那是不孝,杀自己那时不忠(自杀了还怎么尽忠?),大清朝可容不得不忠不孝之臣,所以那些个在海边上苟延残喘的渔民,正好杀了报功!

反正抗拒迁海本就是死罪,杀了也不算杀良!

既然杀了都不算杀良,那么这些给逼得走投无路的渔民自然也要奋而反抗,有些个干脆就一边打渔一边干起了小海贼的勾当,时不时还能抱团出海和大清水师斗上一遭。

渐渐的,这些沿海渔民也就习惯了打打杀杀,和大清朝的梁子也越结越深。等到朱三太子发动“平江(苏州)暴动”之后,浙江、江苏的沿海渔民就纷纷加入了天地会——大清那么坏,反清的肯定是自己人啊!所以现在他们都成了“共和元老”,顺理成章的拿到了国士身份,还在海边上分到了田宅。

虽然当了国士,还在岸上有了产业,但是种地的收入哪儿能和捕鱼相比?况且朝廷还鼓励捕鱼业(捕鱼业可以培养海员,还可以繁荣造船业),造船有补贴,腌咸鱼的食盐可以打折,还会帮着他们在沿海各城市找市场,连报纸上都宣传吃鱼的好处:老人吃鱼可以延年益寿,小孩子吃鱼可以变得聪明,男人吃鱼可以壮阳,女人吃鱼可以美颜……

所以大部分海边的“共和元老”都购买了又大又坚固的新式渔船,出海捕鱼的时候就可以跑得更快更远更安全……如果国家需要,这些渔船随时都可以改成轻型战船、运兵船,甚至可以直接用来冲滩登陆!

另外,这些新式渔船上都配备了武装!加农炮不至于,不过弗朗机炮和重型火绳枪都是有的,而且还都是正儿八经的军品,是由正规的兵工厂出品!渔船上的水手还会在渔闲季节参加驻防总兵衙门组织的训练,都能熟练使用那些玩意儿。

这些日子以来,大明和西班牙、荷兰、英国、日本、葡萄牙等国的关系已经破裂,虽然没有正式宣战,但差不多也处于战争状态当中了。

杭州湾外海这边,时不时就会有打着西班牙无敌舰队旗号的外国战船过来搞事儿,琉球岛那头更是早就断了消息,传说已经被倭寇攻占了!

大明这边出海贸易的武装商船也不敢落单了,而是会结成船团,再由海军的四级战舰和炮艇护卫,才敢沿着海岸线行动。也不敢跑太远了,差不多就是南抵九龙江,北至海州湾,跑跑沿海就得了。就这样,还得有沿海各省的“武装渔船”出海把风,尽可能支撑起一张沿海戒哨网。

可即便如此小心谨慎,郑经郑大首富今年春天以来也已经丢了十来条商船了!

而杭州湾外海,因为靠近大明最富庶的东南沿海,距离西洋人在神洲大陆附近的根据地日本国又近,向来是重点戒备地区,几乎每一艘大型渔船,都是大明海军的耳目!

一个看起来很精悍的汉子,从桅杆上滋溜一声滑了下来,他脖子上面挂着一支可拉长和收缩的“威尼斯”单筒望远镜。这是产自宝山的使用玻璃镜片的望远镜,是由来自西洋地中海威尼斯共和国的商人开办的——这厂子是大明驻欧洲各国大使贾国柱亲自去威尼斯共和国招商招来的,为此还答应了一大笔补贴,还答应两年免税三年减半。

虽然条件优厚,但还是挺值的,至少这厂子现在已经可以生产出不亚于西洋原装品的玻璃望远镜了,而且使用的玻璃也是在宝山的厂子里生产的……这就不怕西班牙、荷兰、英国卡大明的“脖子”了。

而类似的招商,贾国柱还办了好几十笔……

渔船甲板上的一个水手看见自己的船老大张老三从桅杆上滑下来,还皱着眉头,一脸警惕,就好奇地问:“张三叔,有什么发现么?”

张老三摇摇头,说:“还没发现,咱们最远也只能到这里了……要再往深海去,就算遇上西洋人的炮舰,就咱这渔船也跑不过人家,想想真他N的憋屈啊!什么时候咱也能有成群结队的三级四级战列舰,开到英国伦敦府和荷兰海牙府外海去堵门,那才叫扬威四海!”

那水手只是笑了笑,他知道自己的船老大说的话,都是从张老四,就是张老三的兄弟那里听来的。那位张老四可是个人物,崇明岛海军讲武堂毕业的海军军官……老张家自打苍水公父子兵败身死后就没落了,就再没出过官人,直到这位张老四考上海军讲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