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坏了,搞不好会有世界性的反明大同盟了!(第3/3页)

和大明开战了,还怎么赚钱?

所以荷兰人最近几年的政策就是退到爪哇岛和马六甲去收货,基本放弃和郑家还有其他的中国商船在中国沿海、安南沿海、朝鲜沿海竞争了。

而赚得盆满钵满的郑经和他的那些手下,当然想把手里的闲钱投在稳赚不赔的大明境内的熟地上了。

如果《限田令》和《均田法》得到议政大会的通过,又被大将军府、尚书省批准,最后在朱慈炯那里再加个玉玺,那以后他们这些人再想要大肆收购土地就困难了。甚至他们之前买入的土地,也会受到《限田令》的打击,不得不出售。

但是和郑经集团在海上贸易中获取的利益,以及他们能够在吕宋岛获取的利益相比,《限田令》可能造成的损失是不值一提的。

“限田就限田吧……”郑经让步了,“可是这个均田……还得仔细斟酌!”

陈永华也点点头道:“就是,如果把田均给国人军的兵将,那翼王和下官都是赞成的,卢右丞也一定会赞成。但是依着忠王府的均法,实在太过头了。”

忠王府的均田办法就是在保证国人军兵将的份额后,对其余土地进行平分!

虽然李来顺并没有手下的议政官完全按照鄂东五府的标准提《均田法》,但他们准备提出的均田办法依旧非常严厉……当然了,这个不是非通过不可的。因为这个《均田法》草案本来就是李中山指示李来顺提出来吓唬人的。

依着李中山的心思,只要《限田令》能过,《均田法》可以先“吊”着吓唬各地的大地主,让他们少投点钱在土地上,多投点钱去发展工商业。如果实在想要买地……世界大着呢!

“《均田法》咱们再慢慢研究!”李中山说,“复甫,这个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四省境内,以及长江水道上设立水陆税关的事情也得抓紧了。另外,两淮盐运司一直都是户部直辖的,现在复甫你在管户部,是不是能收仔细一点?

现在朝廷债台高筑,而且靳辅挖黄河新道的方案已经妥了,明年就要开工了……这可关系到淮南、淮北上千万生灵的大工,一定要尽快搞好!”

对于李中山而言,现在真正扎手的问题不是怎么对付洋人,而是怎么解决财政上的困难。之前打了好几年仗,都是靠借债在支撑,但是欠债……总是要还的!

毕竟李中山自己控制的中山银号(原粤海关银号)、陈永华和卢三好联合控制的瑞银堂银号、郑经的南洋堂银号,才是大明朝廷最大的债主!

而李中山眼下可以采取的财政增收办法也不多,目前能够想到的,只有把盐税收仔细一点,同时在富庶的沿海四省和长江水道上设立税关收点过路费——这种过路费有点像历史上太平天国战争中出现的厘金。虽然厘金不利于促进商品流通,但的确比较容易收到钱。

不过李中山心没有清廷那么黑,只打算在四个沿海省份设立水陆税关,而且税关密度也不需要太大,最好还能避免重复征收……一年能收个五六百万就不错了。加上严格征收盐税带来的增收,可能会有个七八百万。

但是这两笔增收,也少不了郑经、陈永华、卢三好和刘进忠的支持,而郑、陈二人的态度又是关键。

“包在陈某身上!”陈永华和郑经对了个眼神,就拍了胸脯。

得到了满意的答复,李中山也得拿出个“耿精忠事件解决办法”了,他笑着道:“翼王、复甫,你们帮衬我把事儿办好,我当然也会替你们把事儿平了!不就是几个在海洋上横行霸道的西洋强国吗?没有什么难对付的……咱们只要不让荷兰、西班牙、英格兰这三家联合起来对付大明,余下的就好办了。”

“大将军,”郑经笑道,“您到底有什么高招,能不能和我说说,也好让我安个心。”

李中山笑道:“说说就说说,首先是拉住荷兰,荷兰东印度公司把控着通往欧洲的主要海路,只要他们继续和咱们做买卖,也不在南洋海上打咱们的劫,问题就不大。”

“大将军,这个荷兰可是奸商,他们不大好拉拢啊!”郑经提醒道。

郑经和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关系糟糕,这帮奸商看到郑家被西班牙人整治,还不得落井下石?

“我有办法的!”李中山笑道,“翼王你就放心吧!”

他顿了顿,忽然放沉了语气:“其次是狠狠打击西班牙!既然已经和西班牙撕破脸了,就没必要留手了,一定要狠狠地打,让西班牙人永远不敢窥视大明!而且还要砍断西班牙人伸到大明身边贼手……还要在新大陆大幅扩张咱们的影响力!”

郑经一听,心里头就是一沉:坏了,这么个搞法,没准西班牙真能搞出一个世界性的反明联盟了!